读者沈女士来电称,他90岁高龄的父亲因患尿毒症在同仁医院住院,1月13日,她父亲突然病情恶化,需转院急救。沈女士当天下午3时多拨打120叫救护车,接线员告知,医院周边的车都在执行任务,暂时无车可派。
此后,沈女士每隔半小时打一次电话催促,可对方总是回答“现在没车”“请你们再等等”。直至次日凌晨0时45分,一辆救护车才姗姗来迟。“救护车到时,我父亲已陷入昏迷,最后经抢救才清醒过来,这120太不靠谱了!”沈女士气愤不已。
遭遇类似情况的还有陈先生。他介绍,1月4日晚,他陪80岁的父亲在新华医院看完病,本想叫救护车送其回家,可等了三个多小时也没见车影。最后只能请朋友开车来接,到家已是深夜11时许了。
记者致电市医疗急救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救护车以就近调派为主,若事发地周边实无车辆可调度,也会从相对较远的站点调车。不过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困难:比如急救人员紧缺、急救资源相对不足,加上交通状况复杂,尤其是高峰时段的跨区域调车,面临途中耗时过长等问题。
难题如何破解?该工作人员表示,根据《上海市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区计划新建8个急救分站,届时站间距将从现在的3.5-5.0公里缩至3公里以内。同时,整合全市“120”受理平台,形成完整的全市院前急救数据库。
本报记者 房浩 王勤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