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解决AQI的滞后性
据介绍,与世界各国的空气质量标准相同,我国颁布的空气质量新标准对于颗粒物(PM2.5和PM10)只规定了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和年平均浓度限值。当颗粒物浓度在短期内发生急剧变化时,基于24小时平均浓度计算的空气质量指数(AQI)相对于小时浓度的变化就会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为此,市环保局曾于去年3月1日对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进行了改版,当空气质量发生急剧变化并造成AQI数值与实时浓度值不相匹配时,弱化AQI评价结果,改用对当前空气质量状况作定性描述的过渡界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滞后性问题。时隔一年,为了使空气质量实时发布更好地服务公众,发布结果更加符合公众的实际感受,结合国家的有关要求,市环保局再次对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进行改版,在实时发布中统一采用各项污染物的当前1小时浓度计算实时空气质量指数,彻底解决AQI的滞后性问题。
据此,本次改版的重点是改进实时发布中空气质量指数的算法,主要的修改是分别统一了实时发布和日报中各项污染物浓度的统计时段,实时发布中统一采用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6项污染物的当前1小时平均浓度计算实时空气质量指数。为保证统计信息的代表性,日报中统一采用PM2.5、PM10、SO2、NO2、CO等5项污染物的24小时平均浓度和O3的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浓度计算AQI。
AQI英文缩写不再出现
为避免概念混淆,实时发布中以当前1小时浓度计算的指数将使用“实时空气质量指数”的全称,不再出现AQI的英文缩写;而空气质量日报中以日均浓度计算的指数仍沿用AQI的英文缩写。同时,原来以颗粒物24小时滑动平均浓度计算的AQI依然有效,在实时发布系统网站上仍保留其历史变化曲线供公众参考。值得一提的是,改版后空气质量预报可能出现类似天气预报“良转轻度污染”的变化趋势状态,更为精确。
那么,今后空气重污染应急中预警启动的依据是实时空气质量指数还是AQI呢?市环保局表示,实时空气质量指数的变化与污染浓度完全同步,容易随浓度波动而出现瞬时高值。在目前的预测预报水平下尚难以准确把握每个小时的浓度值或指数值。因此,实时空气质量指数的使用范围主要是实时发布,在空气质量预报和空气重污染预警工作中仍主要基于颗粒物平均浓度预测未来24小时或48小时空气质量等级,并以AQI作为预警启动的判定条件。 本报记者 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