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午参观兰展的时候,正好碰到了E馆‘马·兰花’景点的设计师,马上围住他简单地采访了一下”,向明初级中学初二女生胡依旻作为拥有5年“记龄”的小记者,观展视角已显专业:“每个景点都有主题,融入了不同国家设计师的理念,看起来很有层次。”虽然大部分小记者还是小学生,但坐进科普教室听辰山植物园特聘兰花专家陈隆辉开讲《兰花浅介》时,都迅速进入角色,记录、提问、拍摄,像模像样。
相比小动物,花花草草需要更多的细心与观察,才能发现其美妙之处。无怪乎有心理学研究发现,喜爱植物、认识很多花草的孩子,对美的感受能力往往也更强。在“艺陶掇英·辰山雅集”活动现场,上海知名书画家江德兴带教出来的15位小书画家,泼墨挥毫间,把对“花中君子”、“王者之香”的观察与感悟,融汇成一幅20米的雅致长卷。
而对于位育中学的160名新疆班学生来说,千姿百态的“兰世界”更是一个完全陌生、奇特的世界。为他们准备的“科普大餐”也很“对味”。辰山科研中心蕨类植物多样性研究组组长严岳鸿博士从我国最早的记载蕨类的史诗开始,幽默诙谐地将蕨类植物的起源、繁殖与进化等知识融入到空前“蕨”后、“蕨”处逢生、赞不“蕨”口等一系列的谐音成语中;植物分类与进化研究专家主讲的“植物三十六计”,则给孩子们生动诠释了植物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的求生本领以及与外敌“斗智斗勇”的生存智慧,在把一个个问号拉直的同时,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感叹号:“植物世界原来这么有趣!”
本报记者 鲁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