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丰镇菜市场改造完工,开张迎客。年初开始的虹口区30家老旧菜场“脱胎换骨”改造全部结束。昔日地上油腻腻、菜皮垃圾随处可见的现象已彻底消失,许多居民走进菜场说,菜场形象有了“颠覆性”的改变,现在小菜场也“高大上”了,不但通明透亮、干净整洁,甚至连厕所都具有国家星级标准,还能享受世博“喷雾”装置。
菜场脏乱差是个老问题了。由于菜场的属性比较复杂,有国资、有民营,也有长期遗留下来的集贸市场,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谈何容易?位于天通庵路上的三贤菜场曾是本市最差和最不安全的菜场之一,菜场的三分之一地方被用作了废品回收站,菜场门口小餐饮、夜排档比比皆是,氧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更是随处可见,而最可怕的是菜场楼上就是300余人的群租房,这里环境混杂、险象环生,随时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面对如此脏乱差的菜场,改造整治的难度可想而知。虹口区商务委联手区安监局、广中街道与房屋产权方上海电气公司反复磋商,终于达成共识,结合菜场改造,对环境混杂现象“拔点去根”:关闭废品回收站、清退群租房里的300余人,实现国资回租菜场。
记者昨天在“三角地菜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天通庵路菜市场”里看到,营业面积扩大了三分之一,清美早餐店、光明公司牛奶棚等一批知名品牌进驻菜场,过去环境脏乱的现象再也见不到了。
菜场改造,过去也进行过,但那只是“洗洗脸”,许多实质性的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特别是居民多年反映的问题:菜场门面乱设摊,场内空气污染,剁肉声、鸡鸭声和活鱼销售区的蚊蝇滋生扰民等。“改造要给老百姓带来方便,减少扰民现象。细节做好了,改造也就成功了一半。”区商务委负责人说。祥德路菜场坐落在居民楼下,是菜场和居住混搭的老旧菜场,楼上居民多年来反映:每天一大早鸡鸭叫声、剁肉声不断,吵得不能休息。改造前,区商务委、欧阳街道召开居民座谈会,请同济大学专家实地察看,研究落实降音措施:停止活禽销售,用冷鲜鸡取而代之;设立“剁肉防震系统”,即用橡胶垫隔离砧板的垫脚,噪音由90多分贝降低到了60分贝。
改造中,关注细节的内容很多:活鱼销售区设“集约型活鱼销售点”;料理台设砧板;将氧气管内置在鱼池内,并将鱼池做成坡度,防止水溅出来,造成地面湿嗒嗒的现象。又如,高温天买菜人和卖菜人“挥汗如雨”,此次改造时在丰镇等多家菜场安装了雾化喷雾装置,高温天开启时,会向外边喷放水雾降温。
特约通讯员 龙钢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