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4月1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喝新茶
王鸣光
  王鸣光

  入冬后,杯中的茶越来越陈,汤色越来越浑浊,口味也越来越苦涩,期盼新茶的愿望就越来越迫切。终于漫长而寒冷的冬季过去了,乍暖还寒的初春过去了,春光渐渐明媚起来,春风渐渐暖和起来,终于迎来了与新茶的又一次重逢。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春之计在清明,此时春色最为明净,春心最为良苦,然而费心费力不仅仅是为了万紫千红,更是为了催生那一片片的新芽。那些经历了雨雪风霜的簇簇茶树,此时被烟雨空濛的山岚怀抱着,被纷纷扬扬的细雨滋润着,突然间从苍绿的老叶中,冒出了星星点点的新芽,翠绿清新,娇小玲珑,柔嫩透光。那是需要一双纤纤玉手,蝶飞蜂舞般地轻轻采下,放进挽着的竹编提篮中,或者是蓝印花布的围兜里。一斤新茶,须采几万只芽头,然后经过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大手法炒制,费时四小时,方成为明前新茶。

  因为新茶价格昂贵,一些著名产地的,更是非一般人能问津。幸好茶树种植地域广泛,深山沟壑,穷乡僻壤,也不缺新茶。每当此时,我便参加摄影爱好者们的旅游,专去柳暗花明、山重水复之处。摄影者寻角度、按快门,我则行古道、穿深巷,访敝庐,叩荆扉。那些在黑瓦粉墙里的人,一脸的沉静淳朴,拿出来的新茶,炒制虽粗糙,但一芽一叶形态分明,色调翠绿,汤色纯净,是纯粹的明前新茶。那些品牌响亮、包装精致、价格昂贵的新茶,往往明前雨后的含糊不清。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明前新茶坚持着传统的操守,一年出芽一次,一次只在一个节气中,难得幸会。手中一旦有明前新茶,心中兴奋慌乱,好比新婚久别后的相逢。晚上在枕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似梦非梦间,便有阵阵新茶清香扑鼻而来。第二天天色刚蒙蒙亮,家人还在熟睡,便按捺不住地蹑手蹑脚起床,然后烧水涤器。家中虽无“绿玉斗”“兔毫盏”,却也有宜兴的紫砂茶壶、景德镇的瓷杯,然而一概不用,直取最寻常的玻璃杯。开水注入后,便见一芽一旗,缓缓舒展,如同花苞吐蕊,汤色渐渐地翠绿起来,记起《与朱元思书》里一段文字:“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独自坐在阳台上,闻着杯中若有若无的清香,看着天色渐渐地明亮,听着寂静中传来几声鸟鸣,然后在悠然惬意中慢慢举杯,轻啜一口,顿时觉得淡而无味,转而明白是被长时间喝的陈茶败坏了口味,好比脑满肠肥之人,怎知清雅两字。于是摒弃杂虑,凝神静气,细细品味,一杯为淡,二杯为鲜,三杯甘而醇,四杯神清气爽,百骸通畅。一通新茶喝完后,元气旺盛,精神勃发,如同清晨太阳。

  春光苦短。布谷一声,春光老去。于是想方设法保存余下的新茶,或用塑料袋密封放置冰箱中;或放进铁罐中,加石灰、干燥剂。然而启封后,虽然色调依旧翠绿,然而清香似乎淡了些,神态也少了些豆蔻的活泼。想想那明前新茶,是被最明媚的阳光最温煦的春风孕育成的精灵,有形有魂。形虽在,魂却随着春远去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体坛人物/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 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正堂”和“响堂”
智慧快餐
喝新茶
“四点半学校”
前景看好说大黄
土壤
今宵灯谜
多元杂糅 港味浓郁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妈,水来了(剪纸)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B04喝新茶 2015-04-19 2 2015年04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