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4月1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造的灵感
邓笛
  ◆ 邓笛(编译)

  这则故事是贝多芬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讲的。有一天,贝多芬乘马车出行,颠簸中他很快进入半睡眠状态,忽然,他的脑子里隐约回响起一段音乐的旋律,这段旋律实在太美了,以至于让他从睡梦中醒来,然而这时他却完全忘了他梦中听到的旋律。第二天,他还是坐在同一辆马车中出行,又同样在颠簸中入睡,并且再一次听到那段美妙的梦中旋律,幸运的是他这一次记住了,而且在醒来后的第一时间里将它记录了下来。所以,有研究者说,灵感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在你头脑里闪现,但会转瞬即逝,因此我们要学会立即将它记录下来,哪怕是写在自己的胳膊上,至于是否有价值,以后再去评估。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也向别人说过他获取灵感的方法。他常常会大白天躺在沙发上,手握一只汤匙,地上放一只大盘子,当他快要睡着的时候,手上的汤匙就会掉落在大盘子上,发出叮当的响声把他惊醒,这时他就会立即画下他半睡状态中所见画面的草图。有研究者称,当人在半睡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就会活跃起来,接替清醒意识留下的工作,有的时候会有清醒意识无法企及的效果。

  美国发明家兰德有一次带3岁的女儿去公园游玩,在给女儿拍照后,女儿问他为什么拍照后不能立即看到照片。作为一名发明家,女儿的问题仿佛就是向他提出了一个挑战。在这个挑战的刺激下,他所有的化学知识在他的脑中汇聚碰撞,继而迸发出一个灵感,不久之后,他发明了宝丽来相机。研究者认为,一个人勇于迎接挑战,是获得创造性灵感的源泉。

  有一个测试文科学生创造力的实验。从实验室的天花板上垂下两根绳子,两根绳子相距很远,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同时够着它们,被测试的人需要只用一把钳子将两根绳子系在一起。许多测试者都无法做到。但有一个人做到了,他把钳子系在一根绳子上,然后让它像钟摆一样摆动起来,在绳子来回摆动时,他迅速走到另一个绳子那儿,将其尽量拉向“钟摆”方向,然后在“钟摆”靠近他时,将它抓住,这样两根绳子就系到了一起。为什么同样是文科学生,只有这个学生能够想出此办法呢?这个学生答,他选修了物理课,并且不久前刚刚听的一堂课就是关于钟摆运动原理的。研究者认为,一个从事某学科的人,如果尝试接触别的学科,两种不同的知识会以奇妙的方式结合起来,从而产生出全新的创造性的想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体坛人物/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 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小妞”
你知道我是谁吗
创造的灵感
沟通困难
“做一个好人”还不够
■ 寸有所长
新民晚报译文/星期天夜光杯B08创造的灵感 2015-04-19 2 2015年04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