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教育风采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十周年巡礼
~~~——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十周年巡礼
~~~——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十周年巡礼
     
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职教新平台 实训新模式 培育新人才
——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十周年巡礼
王蔚
  在上海,94个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遵循着“产教结合、校企融合、任务引领、项目驱动、做学一体”的原则,以职业院校为依托,对传统实训室进行了全面革新再造。

  2004年,上海市全面启动开放实训中心建设工作。十年后的今天,上海的开放实训中心已达94个,承建学校数为61所,总面积778075平方米,总工位数38611个,覆盖专业大类16个。实训中心共建有职业技能鉴定站(含行业职业资格考核点)105个,开发技能考核项目200余个。同时,还开发了14个专业装备配置标准、1500余套实训教材,形成了配套的运行管理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实训教学资源建设、运行管理和使用效益等问题。

  实训中心的建设,也改变了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教学形态,推进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以满足实训教学为核心

  上世纪末,随着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中心的城市发展定位的确立,要求职业教育加快培养一大批知识型技能人才。本市职业院校实训条件、装备水平已滞后于产业发展,实训教学无法满足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要求,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挑战。

  传统实训教学资源严重短缺,突出表现在:实训工位数严重不足,实训设备台套数少;与企业对接的实训条件、实训情境、实训课程、“双师型”教师等严重短缺,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实训教学无法开展;缺乏引进企业资源的有效载体和平台。传统职业院校封闭办学与行业企业严重脱节,无法有效引入行业企业资源。而建立开放实训中心,就是为了改变传统专业实训教学资源整体效益无法发挥,与产业发展、城市定位不匹配,严重滞后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局面。

  十年磨一剑。上海市教委确立了实训中心的“开放性”功能,是以满足实训教学为核心,兼具培训与鉴定、技能比赛、交流展示、师资培训等综合性功能的开放性实训与教学中心;开放实训中心也是连接学校和企业、行业的纽带,不仅面向本校学生开放,还向其他职业院校、普通学校开放,还面向企业、社区、区域、社会开放。

  行业学校教研多方参与

  开放实训中心的整体设计,是根据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要求、实训教学要求、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并结合职业院校实际进行的。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以人才需求预测为依据确定其规模。实训中心的建筑面积、实训工位数等规模要素的确定,均以其建成后3—5年内相关行业知识型技能人才的实训需求预测为基本依据。

  ■ 以专业分布为依据确定实训中心布点。充分发挥现有职业院校具有一定的场地条件、师资条件等资源的比较优势进行布点。

  ■ 以企业实际生产设备和环境布置实训中心。在设备配置上同步于企业,在技术标准上接轨于企业,在技能要求上适配于企业,在实训环境上对接于企业真实环境,缩短实训教学与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开展真实的生产任务、产品加工。

  ■ 实训中心形成了与专业教学标准联动对接的实训教学资源开发机制,行业、企业、学校、教研部门等多方参与,及时开发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联动的实训教学标准、教师实训指导手册、学生实训手册等实训教学资源,这些实训教学标准是专业教学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专业实训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幅提升职教公共服务能力

  实训中心的建立为社会提供了多层次、多规格、多内容、多样化的培训,在功能目标上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的要求,为企业员工技能提升、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以及农民工上岗培训作出了极大贡献。2010至2013年培训社会人员25万人次,各类技能鉴定22万人次。

  借助实训中心的大平台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成为上海开放实训中心的一项重要功能。实训中心在规划布局时,充分考虑了各区县的功能定位和方便广大居民培训的需求,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创造良好的条件。自2006年首批实训中心验收合格后,许多实训中心主动跨出校门,为社区提供有专业特色的服务。例如,上海第二轻工业学校美容美发实训中心,为社区居民定期举办“美容美发”的咨询活动与知识讲座,提供温馨舒适的美容美发专业培训与服务。又如,上海市环境学校环境污染检测与治理开放实训中心,被上海市浦东新区评为“科普教育基地”,帮助居民和中小学生了解污染物的来源、治理环境污染的各种工艺,增强他们“关爱地球、关爱生命、关爱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意识。

  注重服务社区融通普职

  上海开放实训中心的另一项重要功能,是借助实训中心大平台,构建普职融通桥梁。实训中心率先开展了主题为“体验职业发现自己启迪未来”的学生职业体验日活动,近两年来共开设300余项体验项目,共计15万余人次的中小学生“走进一所学校、体验一个项目、了解一门职业、感受一种文化”,为普职融通提供一个多元学习与互动的平台。实训中心还充分运用实训中心的职业教育资源,推动普教与职教的相互渗透,开展“实训中心服务普教模式探索”课题研究,2013年为14个区县的中小学生提供暑期职业体验活动。此外,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和上海市交大附中“构建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的实践、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与松江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携手创新劳技教育模式、上海市曹杨职校开发面向普通中学的“模块化职业技能体验式培训课程”等,都成为本市普职融通的成功范例。     

  本报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民生调查年终特别报道9
   第A05版:民生调查年终特别报道9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教育风采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职教新平台 实训新模式 培育新人才
案例集锦
实训中心成果卓著 上海实践辐射全国
新民晚报教育风采B09职教新平台 实训新模式 培育新人才 2015-12-20 2 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