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铜川路一路走一路买,挑一个象鼻蚌,既能做刺身又能涮火锅,买几个小鲍鱼、一条左口鱼清蒸,拎到靠近兰溪路的店里,交给厨房加工,再点上两个炒菜、几瓶啤酒,约上三五好友,就是一次惬意的夏日聚餐。铜川路上首创外来海鲜加工的饭店“新九龙塘”里宾朋满座。“听说铜川路快要拆了,我们是抱着吃一顿少一顿的心态来的。”正和朋友聚餐的毛小姐说,来铜川路吃的就是新鲜实惠,而现在还要加上一份情怀。“从小吃到大的地方,又要少一个了。”
家住中山公园的王晓峰也是铜川路的常客。“现在天热没啥胃口,就想吃点鲜味道,炒个蛏子喝杯啤酒很舒服。等到气温降下来,刮西北风了,就到市场里买大闸蟹,除了自家吃,还要送送人。过春节前,必定还要来一趟,黄鱼、鲳鱼、虾仁、青蟹、海蜇头都要买,过年过节家里要来客人的。”他说,自从女儿怀孕后,他跑铜川路水产市场越发勤了。“主要去买进口海产品,鳕鱼、海参等等,鱼虾吃得多,以后小囡聪明。”
对上海人来说,铜川路是“马大嫂”买实惠海鲜的地方,是小年轻呼朋唤友聚会的地方,是就算腥味扑鼻也挡不住的美食诱惑。而过完这个夏天,曾经24小时都在喧嚣的市场即将彻底安静下来,“铜川路海鲜一条街”将成为上海人的回忆。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