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幸福团聚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次日,正在美国进行筹募革命经费的孙中山,从报纸上看到了武昌为革命军占领的消息,心情异常兴奋和激动,立即中止了在美国各埠继续演说筹款的计划。当他在为共和国的成立,四处奔走呼吁列强的同情和支持无效的情况下,决定回国亲自领导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和组建共和国。
孙中山从美国经英国、法国等地返国,于12月12日途经南洋槟榔屿,与家人卢慕贞、女儿以及陈粹芬相聚,前后只有三天时间,就匆匆启程,并于12月25日上午抵达上海。
对于孙中山在槟榔屿与卢慕贞等团聚的情况,当年与孙中山同舟返国的张大椿(生前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写过《1911年我与孙中山同舟返国》一文(刊《世纪》杂志2011年第5期):
第二次跟孙先生上岸的地方是新加坡。照例,英国船只在该埠停泊得特别久。我们的船到达新加坡的码头时,早有华侨代表在码头上等候,他们招待孙先生一行上岸,把我当作一个与孙先生同行的人,也在被招待之列。我们先到孙先生在新加坡的寓所。这所简单朴素的住宅,是临街一开间的二层楼房,门前有雨天走廊,像上海金陵东路的房屋那样。这样一个简单的寓所说明孙先生当时奔走革命,对个人生活毫不关心的。我们在孙先生寓所稍事休息,孙先生就在这个时候会见了寄寓在这里的元配卢夫人。那天晚上有华侨某君(我已忘其姓名)在他的郊外别墅设宴欢迎孙先生,我也在被邀请之列……
12月29日,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他在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他在典礼上庄严地宣读了大总统誓词: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1912年1月21日,孙中山致电南洋革命党人邓泽如,请他回南京商量国事,并说:“已电家人来,更妙。能同行。”邓泽如接孙中山电报后,第二天就致电在槟榔屿的卢慕贞,询问回国行期。邓泽如很快接到革命党人黄金发的回电,说卢慕贞及家人因旅资问题,尚未定行期,正由革命党人集资资助。邓泽如获悉即往吉隆坡告知陆秋霞,得到他慷慨捐助一千元。
邓泽如又到槟榔屿,把募捐之款交给卢慕贞。
1912年2月9日,卢慕贞携两女孙娫、孙婉,侄女孙顺霞,佣人阿清,搭乘英国邮船“亚舍”号启程;10日途经新加坡,邓泽如搭船同行护送;15日到上海,受到沪军都督陈其美和长子孙科的迎接,下榻沧州别墅。下午,孙科迎其母、妹等,迁寓哈同花园。同年2月20日,卢慕贞母女在邓泽如和孙科的护送下抵达南京,与孙中山先生幸福团聚。与卢慕贞从新加坡返国同行的还有陈粹芬,但她在船途经香港时,没有再继续北上。
卢慕贞携女返国途中,有一个有趣的插曲。那年2月1日上海工部局警务处总巡勃罗斯在《警务报告》中记有:“美国电:孙中山夫人与她的几个女儿已动身回国。孙夫人带来大笔款项作为经费。”这条消息的来源是当天的《环球公报》。
卢慕贞在南京与孙中山共同生活了20多天,住在前清的两江总督署内(今长江路 292号大院的煦园内)。中华民国成立,临时大总统府就设于两江总督署内。这座大院最早是朱元璋洪武初年为汉王陈理建造的一座规模宏大的王府,到清代成为两江总督署。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占南京,洪秀全在此大兴土木,设立天王府,太平天国失败后,这里复为两江总督署。孙中山先生的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和起居室,都设在大院的西花园—煦园内。孙中山的卧室在西花园东北角的小院内,原为两江总督寓所,是一幢坐北朝南的两层小楼房,楼上为卧室,楼下是会议室和卫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