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所学校的学生午餐时,不慎被食物噎住气管,窒息,经抢救无效,一个幼小的生命戛然而止。校园安全事故,再次牵动引发社会关注。
近年来,各地校园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事故发生后,上级领导部门会高度重视,学校会加强安全教育,告知学生避险与急救知识。然而,这些教育往往是灾后短时间内的“恶补”,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当事故灾难渐渐从记忆中隐退,安全防范的意识又会被置之脑后。发生了事故的,会因噎废食,课间休息学生只能呆在教室里,甚至取消操场上的体育活动也;没发生的呢,安全教育则往往还停留在文件、概念上,没有被充分落实。
人生不是彩排,生命不能重来。据曾在海外留学过的人士介绍,在一些发达国家,对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教育胜过文化教育,孩子学前教育的重点就是生命安全和自救能力。学生入学面谈时,也是重点了解孩子的生命安全意识,将安全教育作为学校的重要课程,常年不放松。而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却较为滞后。家长在热衷送孩子参加早教,或为孩子补习各类文化课奔波时,应多花些精力帮助孩子增强未知的安全风险意识,积极培养孩子的应急避险能力,掌握自助自救的基本求生技能。学校更应将生命安全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还应纳入考试内容,引起同学们的重视。给学生安全的保障,才能让他们安心学习,开心活动,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