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3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砂糖叫做“太古糖”
薛理勇
  薛理勇

  我青少年的时候,家里把砂糖、方糖(就是用绵白糖压制成小方块的糖,通常用于拌和咖啡)叫做“太古糖”,这个名称很久不使用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偶然在一家餐厅里用餐,发现一种用于拌和咖啡的小包装砂糖上竟然印着“太古糖”。我兴致勃勃地询问朋友:“你们知道这种糖为什么被叫做‘太古糖’吗?”无人知晓。“太古洋行”是旧中国最大的外商企业,与怡和洋行、沙逊洋行、英美烟草公司合称旧中国外资在华“四大财团”。太古洋行的总部设在上海法租界外滩,就是现在的中山东二路27号的那幢假四层清水红砖的老洋房(实际上,从今金陵东路到新开河外滩沿线全是太古洋行产业),在各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以前,砂糖的主要原料是甘蔗压制的糖浆,中国南方的福建、广东等地也种植甘蔗,当时,中国无法把糖浆结晶成砂糖,只能用高温收干糖浆,再在糖浆中添加干燥剂(一般使用石灰),使糖浆凝固成糖块,就是俗称的红糖、黄糖之类。1883年,太古洋行在香港建立“太古糖房”(又称“太古车糖公司”,“车”就是“机器生产”的意思),在上海浦东建有专用码头和仓库(就是现在的“民生码头”,部分仓库保存基本完好,已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大量的“太古糖”运抵上海后,再分销到全国各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太古糖房”生产的“太古糖”垄断操控了中国的食糖市场,砂糖就被叫做“太古糖”了。

  19世纪50年代后,中国供应的食糖大多来自古巴生产的砂糖,称之为“古巴沙”或“古巴砂”,有一段时期,“古巴砂”在上海话里就成了砂糖的代名词,在一些中老年人的记忆中尤为深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家装专版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家装专版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2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A24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6版: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生命安全应是必修课
讳:“不许说”的霸王规定
智慧快餐
砂糖叫做“太古糖”
替狗行“狗道”
家里的灰尘
找核雕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A20砂糖叫做“太古糖” 2017-04-30 2 2017年04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