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个没剩,全部被歼
一下江南最漂亮的战斗,是张麻子沟伏击战。松花江南岸小镇其塔木,是国民党防守吉林、长春的重要外围据点。林彪的战术,是屡试不爽、使对手吃尽苦头的围点打援。1纵3师围打其塔木,诱敌出援,1纵主力和2纵、6纵及几个独立师、炮兵团,则分别在九台、德惠、吉林援敌来路张网等上了。
大雪飘飘,天地皆白,1纵副司令员兼1师师长梁兴初,带领部下看地形。张麻子沟距其塔木10余公里,南至九台30余公里,一条公路从沟底穿过。四周为起伏山地,东侧有座百余米高馒头形双顶山,离公路只有1公里左右,正好发扬火力。这等地形地物,如何排兵布阵,以及打响后的情形,以梁兴初的目光,已经一目了然了。问题是敌人到底来不来呀?公路旁电线杆子下,几个侦察员正在窃听敌人电话。也巧了,梁兴初刚接过话筒,就听见九台敌团长要其塔木守军营长“镇静”,他会亲自率队增援,明天中午就能赶到。
当晚,梁兴初又向九台方向派出侦察,以防敌人有变。同时三令五申,各级干部到连队去,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冻伤。
这是1947年1月6日,眼看就是“冻掉下巴”的腊七腊八,零下四十来摄氏度,滴水成冰。这时睡在热炕头上,也是要裹紧被子的,何况趴冰卧雪地设伏了。实际情况是,一下江南,参战部队两昼夜即冻伤8000余人。而张麻子沟打得那么干脆、利落,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因冻伤造成的非战斗减员。
拉法、新站战斗,抓住战机,转身迎头痛击,最要紧的是敢打必胜的决心、信心。同样为节骨眼上的胜仗的张麻子沟伏击战,更多的则是谋略、智慧、严谨,胆大心细。不是事无巨细,而是关节点上的认真、精细,一丝不苟。
来送死的是新1军新38师113团(欠一个营),附山炮、装甲车各1个排,另有两个保安中队。前面说过,新1军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新38师则是主力中的主力,113团又是主力中的头牌,一路上气势汹汹。前面8辆装甲车,见到可疑地形,就是一通轰击。结果,一个没剩,全部被歼。
1947年8月,6纵副司令员兼16师师长梁兴初,奉命来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进屋,敬礼,报告:林总、罗政委,我来了。罗荣桓点头示意,让他坐下,问道:早饭吃得怎样?一碗豆浆,一碟黄豆,两个馒头。到你总部来,也不给点“六”吃。梁兴初的江西口音,把“肉”说成“六”。
罗荣桓笑笑,把谈话引入正题:独1师和独3师,都是359旅的老底子,不能老当独立师。我们想再加上东满独立师,组建第10纵队,让你去当副司令员,把10纵带成能打硬仗、恶仗的一流部队。
梁兴初问:这是组织决定,还是征求意见?罗荣桓说:听听你的意见。梁兴初直通通地道:我不去。让我去,就把那个“副”字拿掉。又道:我是宁当鸡头,不做牛尾。
望着这个“打铁的”背影,罗荣桓道:这个梁兴初就这脾气,让他当1纵副司令员,非要兼1师师长不可,到6纵当副司令员,又要兼16师师长。一直在踱步的林彪,停住脚步:好钢就该用在刀刃上。
林彪到东北不久,就在闯关东的10万八路军、新四军中,把1师、7旅抓在手里。著名的秀水河子歼灭战,就是指挥1师、7旅打的。7旅即这时梁兴初兼师长的6纵16师,和1纵1师都是从平型关下来的部队,115师343旅的老底子。在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各个历史时期,从长白山打到海南岛,屡有上佳表现,从来都是主力中的主力。而梁兴初在山东就是1师师长。从1纵到6纵,虽然一直拖着个“副”字,断不了那条“牛尾”,那“鸡头”却是高昂、雄壮,响当当、硬邦邦的。
再看《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中,是怎样评述10纵28师的:
系东北各部队中历史基础最老的部队之一,其中有不少为土地革命及抗日战争时期之骨干成分,连以上干部绝大多数为关内参军之老干部,部队作风甚疲沓,缺乏朝气,保守性大,进步慢,战斗作风被动,战斗力未能充分发挥,其部队历史应列入东北各部队中之主力师,但战斗力还不如一般老部队及进步较快之新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