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去天津出差,当地朋友想尽尽地主之谊,热情地问我:“想去嘛地方?海河边、五大道还是意式风情街?”我的回答却令他有些意外:我想听相声,而且是听一场地道的茶馆相声。
因为茶馆不接受电话预订,于是那日吃过晚饭,我们几人便心急火燎地往古文化街赶。到二楼的名流茶馆一看,真是火爆,几百平方米的茶馆里座无虚席,甚至还有不少是专程从北京赶过来的客人。票价不贵,50元、60元的都有,至高不过100元。
这个时候只剩下加座了,50元一张。一位天津“姐姐”领着我们直奔后台,穿过众演员化妆、换衣的休息室,竟然带着我们上了舞台——原来,这加座竟是加在舞台上的一侧,一溜儿塑料椅依次摆开,离表演台咫尺之遥。这个位子绝对比前排的V1P还要V1P,算得上是豪华加座了。
晚上8时整,相声准时开场。先是上来一位天津老艺人,二话不说,舞开手中快板。只见快板翻飞,打得那是风生水起,足足打了有两分多钟,直到台下一片叫好,他才略带得意地开腔说书。台下的茶客们神情悠闲地喝着香茶,磕着瓜子,不时发出一阵阵“噫”声。我不禁有些纳闷,不是说得挺好的嘛,怎么竟喝起了倒彩?回家上网一查才知道,这个“噫”是天津专利,最早发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曲艺表演中,是叫好、调侃,还稍稍带些起哄的意思。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茶馆中一对老少搭档。71岁的汪恩禄老先生身宽体胖,留光头,穿蓝色长袍,精于“捧哏儿”;21岁的弟子李晟身材瘦削,清秀稚气,着一身紫色长袍,擅长“逗哏儿”。古稀之年的师傅为年轻弟子甘当绿叶,让人心生敬意。
最后压轴的罗峰和张鑫也亦庄亦谐,边说边演,令人捧腹大笑。罗峰说这么多人来茶馆听相声,无非就是出于“喜欢和爱好”,自此此句成为名言,每逢包袱抖出,茶客们便全都会意地与罗峰一同喊出“喜欢嘛,爱好嘛”。无论是调侃张鑫穿的是“皮尔·卡裆”,还是罗峰被戏称为“凤姐”,通通以此句结尾。至今还记得他们讲的一个小段子,说的是有人买了一条藏獒,好显摆,逢人便好让狗们“掐架”,百战百胜。一天碰到一老汉牵一宠物,又想猖狂一把,不料对仗后藏獒竟死了。此兄大惊,追问老汉这是什么品种。老汉淡定地回答:具体是什么品种我不知道,只知道小时候人家管它叫“狮子”。这个段子用天津话说出来,特别地有韵味。
我打量了一下台下,里面有不少年轻面孔。我那位天津朋友是个不折不扣的相声迷,每天下午雷打不动收听相声广播,一听就是五六个小时。他告诉我,今年4月,天津举行了第一届大学生相声比赛,现在不仅大学里有相声剧团,而且连中学里也成立了相声社。相声,已经融入了天津人的文化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