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平台初具规模
集上海乃至全国、全球科普信息资源之大全,打造科普大平台。目前,上海科普资源开发共享信息化工程一期、二期先后通过验收,各类数据信息总量达4000GB。开发了科普搜索引擎、“科普114”服务平台、“科普网上创意互助园”等项目,依托学会专家资源开设网上课堂在线学习,建立“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行动网”专题网站,并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发布《上海科普资源状况》白皮书。
点击鼠标,打开这座网络上的“科普绿洲”,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普信息资源、数字化科普实体资源和科普人力资源尽收眼底,包括科普活动、科普作品、科学讲座、科普创作、科学教育、科学游戏等等,旨在为市民和科技工作者搭建一处“放眼看科学”的“瞭望台”。同时,成立上海科普多媒体俱乐部,为广大多媒体创作爱好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线下实体平台。而最新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的上海科技发展展示馆,通过创新的展示理念,推动公众全面认识、理解、体验、感受上海科技发展的历程和城市精神风貌。
科普精品打造品牌
科普活动紧锣密鼓,如何让人过目难忘,记忆犹新呢?市科协和本报合作开设的新民科学咖啡馆,不同于传统的科学论坛或学术沙龙,而是强调公众与科学家的互动,期待灵感的碰撞与迸发,旨在连接科学的今天和明天,连接科学家和公众,已逐渐成长为沪上独树一帜的科普品牌和媒体传播品牌。
“用咖啡小匙轻搅科学灵感,给生活添一些创意的醇香”,新民科学咖啡馆(Xinmin Science Café),创办于2005年6月,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31期,有300余位专家学者和万余名市民现场参与。它坚持每两周左右开门迎宾,将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给公众,精心策划和热烈漫谈过很多有意思的科学话题,也聚焦过很多广受舆论关注的焦点事件,欧阳自远、叶叔华、吴孟超、徐至展、汪品先、杨雄里、陈吉余、禇君浩、何镜堂等一大批院士以及教授专家先后担任主讲嘉宾。
目前,新民科学咖啡馆已拥有固定且不断增长的受众群,品牌认知度日渐成熟,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各方称其为“最特别的科普活动”。与此同时,上海市科协还发动区县科协、学会、企业科协、园区科协等开展全国科技周、科普日上海地区活动,上海科技节等活动,培育了“上海科学生活大使、家庭、社区”评选、市民科普讲坛、科普多媒体大赛、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等一批渐具影响力和辨识度的科普品牌,不断送来一缕缕沁人的“科普清风”,牵动着数千万普通市民的“科学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