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那个静默的阳光秋日
易蓉
  易蓉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秋日,有一点风,透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地下实验室的天窗,看到树叶在摇曳。实验室里很安静,身着白大褂的医学生围聚在各自的大体老师身边,低头默哀。

  在漫长的医学学习中,每个学生只有一门局部解剖学课程能完整接触大体老师。这是他们医学生涯中最特别的一刻——一切二维的知识将在此刻真切呈现,再精细的印刷也不能代替真实的人体传递的生命精妙。不仅如此,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亲握手术刀划开“一个人”的皮肤,翻开TA的肌肉,研究TA的神经和骨骼。科学和伦理的冲撞将在他们的心中留下痕迹。

  课程要求学生在这个学期的第一堂和最后一堂课对大体老师默哀,但实际上,学生们在每堂课前都主动进行这一仪式。“因为我们才大二,资历尚浅,可能会不小心伤害大体老师,心里总有些内疚。”学生吕珠婉说。

  围观一堂解剖课,没有预想的恐惧,我带着更多好奇见到了TA。想象中的生命力并没有太多痕迹,TA安静地躺着,默默用身体传递真知。目光落在脸上、勾紧的手指上,心情复杂,这些“蛛丝马迹”引起关于TA的生的联想。

  课程过半,一组学生惊呼起来。原来是找到了坐骨神经。这是人体最粗的神经,是真的,竟有手指粗!解剖课并没有多少时间“开小差”,多数医学生会更兴奋于对奇妙人体的探索。

  缝合、清洁是每节课完整的结束,每一个步骤都是对大体老师的尊重。这一个学期里,每组学生将以一位固定的大体老师为伴,学生的善良、严肃、认真让解剖课堂很明亮。不过大家都还不适应“面对面”这件事,有学生说“这是灵魂的对视”。

  中国人的文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但若没有大体老师,医学的进程将举步维艰。学生们小心翼翼地用手术刀探索着,是大体老师帮助他们迈出了第一步,这种小心和细心或许会伴随他们今后的医学生涯。

  离开解剖教室,阳光迎面洒来,空气中飘着桂花香。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移民热点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生态上海·秋之韵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健体
   第A28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1版:上海新城区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33版:汽车周刊
   第A3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3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37版:夜光杯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连载
   第A40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科普达人/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教育万象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08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应急不给力 治霾需加鞭
地铁上的一幕
那个静默的阳光秋日
网络侵权亟须法律惩治
污人者必自污
给高校和考生带来双赢
美国版评论·随笔A02那个静默的阳光秋日 2014-10-15 2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