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一
无资质旅行社低价揽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微信、QQ群甚至一些APP上充斥着大量资质不明、真假难辨的低价揽客信息,对旅游者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造成严重隐患。更有甚者,趁“双11”期间游客剧增,旅行社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通过“转团”方式将客人卖给一些野鸡社、黑导游。携程旅游事业部市场分析师彭亮提醒道,网购旅游产品要选择正规、知名的旅游电商平台和旅行社,订立规范的旅游合同,注意鉴别接待社资质、交易方、合同签订方与服务提供方的关系。
陷阱二
旅游产品或以次充好
“双十一”期间,部分旅游产品存在先提价再打折、以次充好、服务不能兑现等现象。彭亮提醒:消费者选择旅游产品时尽量在不同平台、促销产品和正价产品间多方比较;同时还需要留意10个要素:费用包含项目、促销产品使用时间限制、是否红眼航班、是否不必要的转机、酒店地理位置和房型、有无车导、有无购物点、游览时长、餐食标准和客户点评。
陷阱三
客户投诉遭遇“踢皮球”
网购旅游出了问题消费者找谁?平台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一旦出现问题或者客人投诉,平台、供应商双方容易“踢皮球”,导致客户权益得不到保障。彭亮提醒道,如果网购时权益受损害,无法与商家和平台解决问题,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也可以向物价、工商、技术质量监督部门等行政部门申诉。
陷阱四
尾款超时支付定金不退
旅游产品是预售产品,二次确认有不成团风险。彭亮提醒,有一些电商平台在支付定金后需要补缴尾款,消费者一定要注意尾款支付的时限,超时支付很可能导致订购失败,且定金不退;消费者需要多了解旅行社对不成团问题的处理方案,避免白忙一场。
如因出现不可控因素等导致游客无法出行,损失谁来承担?目前,有些OTA将视情况对游客滞留或取消行程产生的损失进行不同程度补偿。同时,游客还可购买“无理由取消险”,降低无法成行风险。本报记者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