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年的辛勤耕耘,如今的汇丰冠军赛已经从一场单纯的国际性高尔夫比赛演化为一年一度的节日。一场大赛,牵涉到各行各业来自五湖四海的“相关人员”,他们与大赛同呼吸、共成长。对于每一位汇丰冠军赛的参与者、管理者而言,都有一个爱上她的理由。在汇丰冠军赛上,他们也留下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私藏的记忆……
苏平(松江区副区长)
10届在沪举办的汇丰冠军赛,苏平参与了其中的4届。在他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应该是2013年的汇丰冠军赛。由于观澜湖与美巡赛的历史性合同的原因,2012年的“汇丰冠军赛”移师深圳举行。但是小别申城一年后,经过积极争取,该赛事于2013年重新回归上海,长期落户。并且该赛事于当年纳入美巡赛联邦杯赛程,奖金将计入美巡赛正式奖金榜,冠军可获得美巡赛3年参赛资格。
众所周知,美巡赛一直遵循着传统,很少在美国本土以外举行赛事,在亚洲版图内美巡赛更是凤毛麟角。此番升级,足以可见汇丰冠军赛的重要。而在那一年的赛事举办期间,赵雯副市长还亲临现场观摩比赛。
都说,“小别胜新婚”,对于汇丰冠军赛的回归,苏平同样有这样的感受。或许是有对比才有感受,回归之后,赛事不但级别得到升级,办赛过程也更为顺畅。正是从那一届开始,赛事主办方主动加强了与办赛地松江区的联动。开赛前,赛事主办方特地制作了一段关于赛地松江的推广短片,而在办赛过程的沟通中,双方也更为融洽。
梁文冲(中国球员)
在中国球员中,梁文冲是仅有的一名“全勤”球员。37岁的他参与了全部的汇丰冠军赛。
在阿冲眼中,汇丰冠军赛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强。10年对职业高尔夫球员的运动生涯来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汇丰冠军赛也见证了他职业生涯的高低起伏。对于梁文冲而言,汇丰冠军赛更为特殊的一点是,它是在中国举行,“因此家人通常都会和我一同到现场。陪伴和共同参与的意义有时候会超过成绩带来的满足感。”
展望未来10年,他相信汇丰冠军赛会将“汇集世界各地冠军球手”的特色继续延续下去,会有更多冠军球手来中国参赛,被中国高尔夫运动的氛围感染,爱上美丽的中国。相信汇丰冠军赛会成为中国这个体育大国、体育强国的代表作之一。
彭焱焱(资深体育营销顾问、高尔夫职业球员经纪人)
2005年就以赞助商身份参与了第一届汇丰杯,彭焱焱算得上是这项赛事的元老级人物。2012年起,他再次回归赛事,从那时起,他的身份变成了随球员而来的职业球员经纪人。在彭焱焱的眼中,10年汇丰冠军赛能上下分成两个时期——2011年成为分水岭。
2011年之前,老虎伍兹是永恒的话题,他来或者不来直接影响球迷人数。而中国球员,名次多数在40名之外,属于“陪太子读书”。而从2011年开始,接连几年在上海,中国球员都有闪光点。张新军、吴阿顺,包括这次的李昊桐都接连刷新中国球员在佘山的最好成绩。今年,20岁的年轻小将李昊桐给世界带来一个大大的惊喜。
彭焱焱感慨,“在我看来,汇丰冠军赛的成功在于,它不仅让中国登上世界高尔夫赛事的版图,更让中国球员上了世界的镜头。”
叶雷(志愿者)
14岁的女孩叶雷是中国优秀青少年高尔夫球手,从小参与汇丰全国青少年冠军赛,几年来她一直是汇丰冠军赛的忠实观众,而在去年,她还当上了汇丰冠军赛志愿者。
女孩说,自己对汇丰冠军赛的第一个记忆其实并不是赛事本身,而是公共活动区域。“那个时候,爸爸、妈妈去看球,我在公众区域里开儿童车,参加各种有趣的项目,挣取各种奖品。”
如今汇丰冠军赛已经成为女孩一家人的固定项目。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空出时间,到赛场观赛。今年,再次提前向赛事委员会申请做志愿者,她说,尽管比较累,但能为心爱的球员服务已很让她激动了。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