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僵死车企?工信部是这么界定的,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年销量“连续2年为零或极少,其中乘用车少于1000辆,大中型客车少于50辆、轻型客车少于100辆、中重型载货车少于50辆、轻微型载货车少于500辆”。在退出机制不健全状况下,笔者以为,这些企业既无法淘汰,又不具备必要生产条件;无法正常生产,即使生产,质量又难以保证;甚至靠倒卖产品合格证维持生存。僵死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毒瘤,需要银行财政不断地输血,已经形成一个无底的黑洞。
工信部于2012年7月发布了《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2013年10月,吉林通田等48家车企被列入《特别公示1》管理名录,时间为两年(2013年11月1日--2015年10月31日),《特别公示》指出,两年公示期间不受理这些企业的新产品申报;经考核符合准入条件的,取消特别公示,恢复受理其新产品申报。特别公示期满,未申请准入条件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企业,暂停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且不得办理更名、迁址等基本情况变更手续。
特别公示期满,吉林通田等48家车企命运如何?苗圩对此作出较为清晰的回答,“有12家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已经整合到大集团里面,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其中有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到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资质许可范围内。有22家企业申请准入条件考核,正在对他们进行复核性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来确定恢复还是退出。还有14家企业,最近的‘公告’中将要公布,停止他们的生产资质,让他们正式‘退市’”。据悉,大连实德集团瓦房店客车和苏州客车等6家企业,经由其他企业重组并更名为新改装车企业;石家庄中博汽车,已获批转型生产纯电动客车。
其实,吉林通田等车企,相对于众多濒临生存边缘的车企,只是冰山一角。中汽协《产销快讯》显示,今年前9个月,乘用车企业,4家产量为零、不足千辆的有4家。商用车企业,大中型客车6家零产量、7家不足50辆,轻型客车6家零产量、6家不足百辆;中重型载货车8家零产量、5家少于50辆,轻微型载货车9家零产量,4家少于500辆。这些企业均在工信部界定的“僵死企业”范畴之内。
有《特别公示1》,是否意味着还有僵死企业将进入《特别公示2》?苗圩说,工信部又提出了“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10家整车企业、102家改装车企业,作为“特别公示2”,将公开发布。苗圩称,工信部将此项工作作为制度,会长期坚持下去,为“僵尸车企”建立顺畅的退出机制,打破汽车生产企业资质终身制,建立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督促落后企业加大技术改造、转型升级;也可通过兼并重组,不断地提高汽车整车企业的生产集中度。
张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