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校园内外/新民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本报联合上海教育学会等主办民办教育论坛~~~
本报联合上海教育学会等主办民办教育论坛~~~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联合上海教育学会等主办民办教育论坛
给学生多元选择 为教改闯出新路
王蔚 陆梓华
  一场主题为“民办教育的担当暨民办上师初级中学建校5周年”的教育论坛,聚集了沪上主要民办中学的校长,还请来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与专家。10月30日,由上海教育学会、新民晚报社共同举办的这次论坛,讨论的话题包括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怎样体现、民办学校发展瓶颈在哪里、政府该如何进一步支持民办教育更好发展等。

  由上师初级中学、西南位育中学、世界外国语中学等承办的此次论坛,也被与会者认为是“二孩政策”放开后的一次很好地讨论未来民办教育可能迎来生源大增的契机,同时,民办教育也必须直面遇到的压力与挑战。出席会议的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说,民办学校应该成为教育前沿性改革的尖兵。

  民办教育的担当,既是现实需求,更是历史使然。

  办出特色不断突破

  世外智慧学校总经理 徐俭

  民办学校的职责之一,就是为公办教育“补位”,走出自己的特色。所谓特色,必须具备价值性、独特性、发展性、广泛性等四个特性。价值性意味着其必须符合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独特性意味着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发展性要求其特色的内涵与外延是不断发展的;广泛性则要求这一特色是广大师生共同认可并不断创建与发展的,要全体教师能够参与其中。

  20年前,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需要外语人才,给外语教育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而传统英语教学经常陷入“哑巴英语”的境地。以世界外国语中学和世界外国语小学为例,建校伊始就明确了以外语为特色,而外语特色建设也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展。第一个五年,我们强调听说领先;第二个五年,我们提出强化英语,探索多语;第三个五年发展至优化英语,强化双语,探索多语,强调在各个学科、整个校园环境中强化英语氛围;第四个五年,我们开始思考,让学生学习外语,是不是就要求他们学到和外国人一样好呢,还是让语言学习为工作、生活服务。因此,我们提出外语教育是为教育国际化服务的理念,明确了办学特色。学校要求所有教师、学生和家长要认可世外作为特色,并根据大纲设定教学以及评价标准,建立专家队伍,将学校办学内涵不断向纵深推进。

  打造教师人才高地

  西南位育中学校长 张建中

  民办学校作为教育体制多元化改革的载体,应打造一些有利于学生成才的特色化、个性化教育资源,努力与公办学校适当地错位发展,让学校的个性、特长鲜明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好民办学校的补充与补缺作用。民办体制的最大优势在于由家长和社会来“投票”决定学校命运去向,从而能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公办名校教师的起点肯定比民办校高得多,但只要把优势用足,就有可能在教师队伍方面,逐步积累起自己的优势,逐步建立自己学校的人才高地。

  西南位育中学倡导“中和位育”学校文化,坚持在校内淡化竞争、强调群体内的资源共享、互帮互学,谋求团队力量。这样一来加速了教师队伍的发展、提高了办学水平,关注每个教师发展方向,让不同水平、不同年龄结构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合理定位。在招聘新大学生、硕士生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这位老师能否安心扎根校园。我们坚信,只要素质素养优良,经学校培训调教,会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合格教师或骨干教师。学校成立了“教育教学指导团”,通过他们在校内形成更好的舆论导向与辐射效应,带教青年、培训骨干、扶助新人,为一些教学难点“活血化瘀”。此外,我们适量使用经验丰富的优秀退休老教师实行返聘,特别是一些从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岗位上退下来的优秀骨干,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和专业引领作用。我们坚信,努力建立相对公正、公平的学校生态环境,比物质鼓励远远重要得多。

  【论坛关注】

  有选择才有公平

  民办上师初级中学校长张正之认为“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是一件关乎民生的好事。但如果目标是使“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都一个样,使家长和学生消除选择的心理,这是不可能的。人的天赋有差异、家庭收入有高低,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和学校的看法不一、对教育的理解不一、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不一、学生的爱好不一、特长不一、身体条件不一……因此,只有允许选择并且能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民办学校已经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选择,但只有使民办教育更多样、更丰富、更好才能满足老百姓选择的欲望。这就是民办教育的担当。

  浦江镇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差不多占闵行区的三分之一,教育资源缺乏。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4年前,上海师范大学与闵行区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2010年9月,由闵行区政府资助、区教育局主管,允凯公司依托上师大附中创办了民办上师初中,2014届和2015两届毕业生都进入高中学习,其中87%都考入了市区示范性学校,57%进入市示范性学校。学校在镇教委、镇团委的支持下,与社区合作,广泛开展志愿者、敬老、公益演出等活动,丰富了村和社区的文化生活。因此,民办教育、民办学校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公办学校没有嫡庶之分,对民办教育应当持更开放和扶持的态度。

  民办学校的生存压力主要是生源的供应和办学质量,民办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关键是关注好师生的差异性。以上师初中为例,始终在“让每一个师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上做文章,在课程安排和教学上关注“差异性”,以“一致性教学安排”和“分层教学”相结合,使“吃不了的孩子吃好”“吃不饱的孩子吃饱”。并通过英语竞赛、机器人比赛、航模比赛、打击乐比赛等活动,让不同特长的孩子站上了领奖台。

  上师初中理事长、上师大附中校长严一平介绍,从建校之初起,上师初中和上师大附中就建立了良好的互动机制。还组建了一支由英语特级教师何亚男、物理特级教师张越等名师领衔的专家指导团;高中名师和校外名家还来到上师初中,为学生带来主题讲座,内容包罗万象。2013年起,上师大附中也在浦江镇开设闵行分校,上师初中和上师大附中闵行校区共享同一校园,两校除了共享师资和课程,手球、管乐等上师大附中传统特色项目也向初中延伸。

  【论坛画外音】

  朱怡华(民办中小学协会研究员) 

  有一部分社会群体,他们更关注教育对各不相同的、个体人的健康、卓越、适应、才艺、能力等各方面的功能与作用,他们希望得到更适合独特个体的教育服务,从而使个体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这就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动因与空间。

  何鹏程(市教委民办教育处处长)

  本次论坛关注的几个问题都非常好。民办教育在上海的定位和作用究竟该如何确立?特别是在这几年全市增加了公共教育经费的情况下,民办教育如何继续发展好,这是需要大家共同探讨的。很多发达国家,教育经费很足,但是民办很兴旺,解决的就是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王浩(闵行区教育局局长)

  从未来看,上海民办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民办的特色是多选择性,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社会对教育需求的多元更加的广泛。从生源结构上来说,民办教育也会有很大的空间,它需要更加细分精准的选择性服务。

  赵凤飞(民办交华中学校长)

  民办学校的学生家长往往很纠结,冲着学校的高质量而去,但又希望孩子不要死读书,有个人发展的空间。这两者看似矛盾,其实可以协调,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我们从两点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设计校园生活。毋庸置疑,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版稿件整理 记者 王蔚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一
   第02版:封二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新民资讯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新民健康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专版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0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给学生多元选择 为教改闯出新路
广告
美国版校园内外/新民健康B06给学生多元选择 为教改闯出新路 2015-11-11 2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