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东北重霾污染空气质量“爆表”受到大家关注。而入秋以来,申城空气质量也出现了明显下滑。不少市民担心,东北的这团“脏气团”是不是会飘到上海来,明显影响申城空气质量?
今明两天空气质量良好
今天上午,记者赶到位于三江路上的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看到一排排电脑和大“方块机器人”都在高速运转着,它们正在“卖力”地收集和分析着当天的空气质量,PM10、PM2.5、SO2、CO、NO2、O3,从10个国控点发出的6项数据源源不断地传入,校验,分析。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员和上海市气象局预报员定时会商沟通,交流今明两天的空气质量状况。
截至今天上午10时,本市首要污染物PM2.5小时浓度为37.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指数(AQI)为54,为良。
根据长三角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今天长三角位于高压后部,以良为主,北部局部轻度污染。明天,长三角受低压倒槽影响,南部地区有降水,优到良,中北部地区以良为主。后天,长三角受弱冷空气影响,有明显降水,总体以良为主。14日,长三角位于低压后部,南部地区有降水,以良为主,中北部以轻度污染为主。15日,长三角位于高压底部,以轻度污染为主。应该说,接下来,本市和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将趋于平稳。
上海今冬空气前景不乐观
东三省的污染是否对华北地区有影响?相关环保专家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东北和华北地区在气压场等气象因素上,是两个系统,隔着燕山山脉,“关内关外不一样”。在此次污染过程中,东北的污染程度是越往南越轻,如丹东、沈阳、鞍山这块污染重,靠近北戴河的葫芦岛这块则污染轻。因此,华北和东北的雾霾不太会“连成片”。
不过,就在东北遭遇严重空气污染的同时,本市前两天的空气质量也不佳,天空一直阴沉沉灰蒙蒙的。
这是不是与东北重污染天气有关?市环境监测中心值班预报员分析说,上海前天的污染物来源中除了本地之外,的确有外来输送,但根据昨天西北风的风向,外来污染物来自江苏、山东的可能性更大。不过昨天风力不大,因此,山东污染物能刮到上海的可能性稍小,江苏更大。此外,东北昨天主要刮北风,因此,污染物更可能被刮到了海上,而不可能刮到上海这个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秋冬季节一向是申城空气污染高发季。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伏晴艳告诉记者,今年秋冬发生重污染且持续数天的概率比较大!由于厄尔尼诺现象趋强,今年冷空气不太强,不冷不热的天气最容易形成静稳气象条件,加之湿度高,将会造成脏空气易聚难散,很可能出现2013年重度乃至严重污染天持续数日的情况。市环境监测中心将及时从各渠道发布预警,请市民关注空气质量预报和实时播报。
申城多管齐下保障空气质量
上海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处长任菊萍表示,一旦出现重污染天气,申城将启动应急预案,强制性措施包括石化、钢铁、化工、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采取限产、限污或停产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排放VOCs的石化、化工企业和区域,严禁各类大型连续生产装置开停车、放空等作业;除特殊工艺、应急抢险工程外,停止所有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建筑工地室外作业,停止道路开挖、路面整修、绿化种植、房屋拆除等作业。
出现重污染天气,光靠这些“休克疗法”显然是治标不治本。任菊萍告诉记者,上海近年来严格按照环保三年行动和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每年踏实迈进,希望全社会、各企业、个人都为我们共同呼吸的空气出一份力。今年本市清洁能源替代推进力度增大,1-10月已完成中小锅炉窑炉替代2373台,基本已完成全年计划。1-10月黄标车淘汰4.61万台,老旧车辆2.1万台,其中运营车辆近万台。为保障今年11、12月的空气易污期的空气质量,每天出动6个组对全市300余家重点企业进行执法大检查,引导国企带头,有计划进入维护大修和放空期。
此外,申城空气质量还有三大法宝,包括去年开始实施的《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史上“最严”《大气条例》以及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控,目前都运行良好。
本市去年开始实施的《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目前进展顺利,预计4年内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0%左右。
根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上海在能源、产业、交通、建设、农业、社会六大领域分别提出了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共33个方面187项具体工作,包括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优化空间布局、严格产业节能环保准入、加大结构调整等措施。
此外,为了降低交通排放带来的污染,上海将进一步提升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比重,严格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和使用强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设施建设,鼓励个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达到60%以上。
被称为史上“最严”《大气条例》的《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于2014年10月起实施。只要有排污行为就罚,大幅提高罚款限额,落实按日连续处罚,实施单位和责任人“双罚制”,无证排污可罚50万。
今年1-8月,全市环保系统共查处案件1678件,处罚金额共计1亿余元,分别同比增长42.4%和56.9%。而去年全年共查处环保违法案件近2000件,行政处罚金额首次破亿。值得一提的是,新《环保法》今年实施以来,新法确立的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责令限产停产等新手段,已全部在本市落地。
任菊萍说,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从去年初启动以来,联防联控网络已经建立,大量污染源正快速退出,深层次合作机制展露雏形。接下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将继续加大联防联控力度。一是加快落实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共同行动,深入推进清洁能源替代、煤电升级改造、工业结构调整和污染防治、交通污染防治、秸秆和扬尘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二是持续推动探索创新和先行先试,推进机动车污染异地协管,联手推动港口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启动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防治;三是强化区域法规规划衔接、政策协同、标准对接、执法联动和技术合作。
【相关链接】
东北重霾:燃煤、烧秸秆和气象为三大成因
昨晚的哈尔滨雾霾肆虐,当地气象台在17时发布的大雾黄色预警显示,最严重区域局部能见度不足500米。当晚19时40分,因大雾天气,哈尔滨机场出港航班全部取消。据统计,今天哈尔滨机场共有200个航班受影响,其中取消航班171个,5000余名旅客滞留。今天一大早,哈尔滨市教育局发出紧急通知,受雾霾影响,各学校可根据区域内天气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停课,如果学生已经到校,要停止一切户外教育教学活动,同时注意交通安全。
哈尔滨,只是近期东北众多被雾霾侵袭城市中的一个代表。东北地区本轮空气污染始于11月6日,之后不断扩大和加重。辽宁省环保厅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8日,沈阳PM2.5均值一度达到1155(微克/立方米),局地雾霾指数一度突破1400(微克/立方米)。当天,东北地区21个城市出现空气质量重度及以上污染。目前,空气重污染过程仍在持续。
而据中央气象台估计,未来三天,东北、华北中南部、黄淮中西部等地有轻到中度霾,局地重度霾,这些地区伴有轻到中度污染,其中北京南部、河北中南部等地部分时段可达重度污染,东北地区中部有重度到严重污染。
华东理工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污染治理专家郑丽萍分析,气象、采暖和秸秆焚烧加起来是这次严重污染的三个原因。
“根据东北地区的空气监测数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浓度非常高,烟粉尘也非常高,这是典型的煤烟污染。”郑丽萍认为此次东北重污染“绝对”与采暖有关系。
东三省大量采用燃煤供暖。每年采暖初期,因为很多锅炉刚刚开始运转,所以污染最为严重。同时,这段时间东北地区处于逆温情况,没有大风,扩散条件很不利。
根据环境部门的监测数据,冬季是我国大气污染较为集中的时期,全国重点区域各省(区、市)供暖季PM2.5平均浓度均比全年平均浓度高20%左右。特别是北方地区,在进入采暖期后,受季节性燃煤影响,污染物排放量剧增,供暖季PM2.5平均浓度贡献度约占全年3成。
本报记者 郭剑烽
北京今起五天持续污染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昨天发布消息,预计从今天起,北京市将连续五天出现空气污染,直至下周一,空气质量才会转好。
根据预测,今明两天北京空气质量将达到中度至重度污染水平。与此同时,京津冀大部分地区有轻度到中度霾,其中北京、河北中部及太行山前地区有中度霾,局地重度霾,能见度2至4公里;夜间大部分地区有雾,最低能见度不足1公里。周末两天,受高湿度及强逆温的影响,预计北京空气质量会达到重度污染。下周一,随着一股冷空气前来救场,大气扩散条件才会转为有利。
据了解,本轮空气污染过程涉及到整个华北地区,除了气象条件不利之外,冬季供暖燃煤污染的叠加也加剧了污染水平。近几年的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在冬季供暖季、气候变化交替期,容易引发持续多日的空气污染过程。
驻京记者 鲁明(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