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脊椎动物种群数减半
生物多样性丧失,正是人类活动给自然带来的巨大影响之一。《报告》追踪了中国大陆682个物种2419个种群的时间序列信息,发现1970至2010年间,中国陆栖脊椎动物种群数量下降了50%,其中,兽类物种下降了50%,两栖爬行类物种下降幅度最为惊人,居然高达97%。而在1955年到2010年的55年里,人类的“近亲”——18种灵长动物种群数下降了八成多。
《报告》分析说,人类活动和发展导致的栖息地丧失、退化和碎片化是中国脊椎动物大规模衰退的重要原因,而对两栖类、兽类而言,过度猎杀和气候变化也是“罪魁祸首”。“两栖爬行类动物消失之快,除了与其本身皮肤呼吸、体温不恒定等生物生态特性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有关外,和不法人士为获取中药药材的过度捕杀不无关系。”
不过,《报告》也提到,早年曾急剧减少的留鸟种群数量近年来通过增加保护区、完善法律法规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已有了明显改善,1970年以来的种群数量上升43%。
沪人均生物承载力倒数第一
中国正消耗着自身生物承载力2.2倍的资源!打个比方说,如果生态系统每年产生“1万元生态价值”的话,那么,实际上中国人每年消耗的生态价值是“2.2万元”,早已入不敷出。《报告》显示,目前,全国仅剩青海和西藏两个省份仍维持生态盈余,内蒙古、云南、海南、新疆4个省份成为新的生态赤字省份。而那些经济发达省份在生态财富方面其实早就是“穷光蛋”,上海的人均生物承载力在全国省市里排名倒数第一。
“中国生态足迹总量占全球六分之一,排名世界第一。”《报告》说,生态赤字正在给中国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包括森林过度采伐、干旱、淡水不足、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等。
相|关|链|接
■ 生物承载力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
■ 生态足迹 是人类为满足其需求而利用的所有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和,其中包括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渔业用地、林木产品生产所需的林地,以及吸收海洋无法吸收的二氧化碳排放所需的林地。
生物承载力和生态足迹都用全球公顷(gha)单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