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的全是自来水
早上8点半,郑州市金水区纬二路上的洒水车已经开始作业,正是交通早高峰,有些行人躲避不及,弄湿了鞋子——这是郑州市大力治霾之后的常态。
据环保部统计,今年上半年,郑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仅有39天,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位列倒数第三。因此,郑州市长曾被环保部约谈。此后,郑州加大治霾力度,洒水车的使用频次大幅增加。据郑州市城管局介绍,快车道、主干道要求每天冲洗一次。而无论主次干道还是支路,洒水降尘均要求每两个小时一次。
一位洒水师傅说,他的车如今每天要洒掉60吨水,“都是自来水”。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全市每天的实际用量大约1.5万吨。
洒水治霾不是郑州的首创。今年初,兰州就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洒水降尘保卫蓝天运动,政府投入人力物力24小时不间断洒水;太原市的100多辆洒水车,夏末工作量一度增加了40%以上,每天大约耗水五六千吨左右。
郑州一家生产洒水机械设备(雾炮车)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订单供不应求,销售人员已从外出“跑单”变为坐等待客户上门。
作用其实很有限
作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均值1/10的缺水之城,郑州巨量耗费水引发了关注。
“本来就缺水,还用自来水,有些地方下雨天还洒水,是不是太任性了?”大街小巷和网站论坛的议论持续发酵。
专家指出,洒水车洒水高度十分有限,一般的洒水车对5米以上的灰尘就无能为力了。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胡敏说,扬尘主要贡献的是粗粒子,只有一小部分是PM2.5,所以,洒水对于消除PM2.5的效果,也值得商榷。
治霾不应“一把抓”
积极治霾,本是政府应尽之责,但专家指出,一些做法无异于病急乱投医,应对症下药,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相关专家指出,大气治理是系统工程,燃煤、机动车、工业排放的治理忙在幕后,工作量大、见效慢,而洒水则就在百姓身边。但治理雾霾,不是走过场,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增强环保意识。只有全方位实施绿色发展,才能真正破解大气污染难题。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