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1953年中情局颠覆伊朗政权始末(下)
刘浪
■ 1978年1月伊朗发生反对伊朗君主体制的大规模示威活动;同年8月至12月,罢工及示威活动瘫痪了整个国家。1979年1月中旬,巴列维国王被迫流亡海外,两星期后,在外流亡了15年的霍梅尼回到德黑兰,受到数百万伊朗人的欢迎。在不久后的2月11日,游击队和叛军在巷战里击败了忠于巴列维的部队,导致皇室政权的崩坍。经过了全国公投后,伊朗在1979年4月1日成为伊斯兰共和国,并通过了新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宪法。霍梅尼在1979年12月成为国家的最高领袖。图为伊斯兰武装力量高举霍梅尼头像在街头示威游行
  ◆刘浪

  经过一番策划,中情局德黑兰分站的斯蒂芬·米德上校飞到巴黎,寻找巴列维那位意志坚强但不怎么受欢迎的双胞胎妹妹雅希蕾芙公主。中情局的计划是要她结束流亡,回国劝巴列维支持萨赫迪将军。谁知公主行踪不明,美国情报人员追到法国,在里维埃拉找到她,又花了10天工夫才把她哄上商务客机飞回德黑兰,诱因包括美国情报机关提供的大笔现钞、貂皮大衣。米德上校另外承诺万一政变失败,美国会负担皇室财务。经过一番软磨硬泡,雅希蕾芙终于回国并极力说服其兄,可她误认为巴列维已挺起脊梁骨,便在7月30日离开了德黑兰。

  8月1日,中情局又找二战期间为伊朗组建过特警的诺曼·史瓦茨科夫将军来为巴列维打气。巴列维唯恐宫中已遭窃听,便把将军带到大宴会厅里,拉过一张小茶几摆在正中央,悄声说他很难配合政变,他没有信心是否军方一定会支持他。

  已失去耐心的中情局最后决定向巴列维施压,心急如焚的克米特趁着夜色潜入王宫,他把政变计划向巴列维和盘托出,并恐吓说:“现在,你已经别无选择了。如果还不采取行动的话,那么你的王位将会受到威胁。”

  无奈之下,巴列维同意了政变计划。

  街头阴谋 扭转败局

  在得到巴列维的支持后,中情局加快了政变的步伐。8月15日深夜,伊朗国王卫队长纳西里带着政变军队冲进首相官邸,他宣读了国王的诏书,准备逮捕摩萨台,没想到却被已获得情报并早就埋伏在官邸内的亲摩萨台军队扣押。而此时“叛军首领”萨赫迪却当了缩头乌龟,他躲在中情局的安全屋里大气不敢喘,这样一来,中情局匆匆召集的伊军校官干部随之崩解。

  摩萨台的支持者很快控制了首都,忠于摩萨台的部队和警察设置了路障,一支装甲部队也开进德黑兰,政变受挫。支持摩萨台的报纸宣称,“巴列维王朝从此结束了,国王逃到意大利避难”。

  政变受挫让美国人相当沮丧。中情局驻德黑兰站绝望地向总部发出请示电:“是否继续‘阿贾克斯方案’?或者赶紧撤退?”中情局在经过一整天的研究后痛苦地回电表示:“行动已告失败,建议立即停止反对摩萨台首相的秘密行动。”但克米特并不认输,为挽救局势,他重新制定了计划。

  8月17日,克米特再出资5万美元,收买一些伊朗人组织了一场游行,他们在游行中高呼人民党的口号,同时袭击老国王的陵墓和一些宗教设施。游行对市民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使他们对摩萨台和人民党产生了恐惧。

  8月19日清晨,在克米特的策划下,大量亲国王的民众挥舞着匕首、锄头和自行车链条,从四面八方涌向德黑兰市中心。克米特还召集人员在德黑兰街头大量散发诏书副本,指责摩萨台抗旨不遵,违反宪法,引领伊朗走向共产主义国家。一直藏身在美国大使馆内的萨赫迪指挥坦克占领了伊朗国家电台。随后,他向全国发表了讲话,巴列维国王撤销摩萨台首相职务的消息传播开来,亲政府的军队立场动摇了。

  压榨伊朗 终酿革命

  当天晚上,摩萨台逃出首相官邸,内阁大臣们都被抓了起来,德黑兰重新落到了国王支持者的手中。3天后,巴列维从意大利回到德黑兰,恢复了王位,摩萨台则被关进了监狱。

  政变后,巴列维国王对美国感激涕零,为回报美国的恩情,他把伊朗40%的石油开采权让给了美国财团。巴列维还颁布为时3年的戒严令,强化对国家的统治,又新设立了被称为萨瓦克(SAVAK)的情报机关,请驻伊朗的中情局和美国军事代表团帮他巩固政权。伊朗政变只花费了100万美元,它被视为“中情局最大的一次成就”,被吹嘘得像美国举国大胜一般。美国人认为他们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方向。

  在此后的26年里,巴列维一直是美国在中东最坚定的盟友,伊朗成了美国在冷战中对付苏联的前沿阵地。

  在经济领域,伊朗同样成为美国的“大后方”。到20世纪70年代,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波斯湾产油国财富陡增,伊朗坐拥大量油田,却让美国人赚个盆满钵满,而本国民众却仍然挣扎在贫困线边缘。伊朗民众对美国的憎恨日益加深,对日后两国关系的发展起了消极作用。

  1979年1月,伊朗终于爆发伊斯兰革命,建立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开始掌权。巴列维逃亡美国,1980年7月27日病逝开罗,但伊朗对美国的仇恨却绵延30年,直到今天。

  中情局在德黑兰街头所制造的那场混乱,现在反而回过头来纠缠着美国。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直言不讳地说:“艾森豪威尔政府认为策划伊朗政变是出于战略考虑,但实际上适得其反。我完全理解为什么直到今天伊朗人仍然强烈反对美国。”

  (本文主要参考:[美]韦纳著、杜默译《中情局罪与罚:CIA60年秘史存灰》,海天出版社出版;伊朗外交研究所编著、李玉琦译《巴列维王朝的兴衰——伊朗前情报总管的揭秘》,新华出版社出版)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官方微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资讯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家装专版
   第A27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专版
1953年中情局颠覆伊朗政权始末(下)
广告
美国版阅读A311953年中情局颠覆伊朗政权始末(下) 2015-11-13 2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