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杜绝行政逼捐重在厘清权力边界
胡印斌
  胡印斌

  前不久,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慈善法》草案,对募捐行为作出规范。其中,针对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通过各种手段“拉慈善”的乱象,草案第35条规定,开展募捐活动,不得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妨碍公共秩序、企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相关人士指出,这一规定有助于厘清政府与慈善组织的界限。

  近年来,地方政府通过行政力量强制募捐现象时有发生。比如,广东东莞大朗镇去年被曝摊派“教育募捐”,设定正科级6000元、正股(副股级)3000元等具体的“募捐参考标准”;另据媒体报道,2013年,江苏盐城下辖各县市区也曾下发红头文件,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干群为当地红会的“博爱万人捐”捐款,并按级别规定数额。种种乱象,不仅灼伤了公众的善心,也损害了公权力的权威和公信力。

  此番《慈善法》草案不仅列出禁止性条款,要求不得搞摊派或变相摊派,还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草案第113条规定,摊派或者变相摊派捐赠任务,将被责令改正,还可能受到相应处分,直至被追究刑责。这样的规定或将进一步规范并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纷纷扰扰的行政逼捐乱象,一方面暴露出我国慈善事业发育的先天不足。很多慈善组织不是深深扎根在民间社会,以高效的行动去激发、引导民间的爱心涌流,而是习惯性地借助政府的行政强制力,挤压甚至透支社会公众的捐赠热情。在一些慈善组织内部,往往也缺乏规范管理,信息不够公开透明,善款去向也缺乏必要的交代。这种混乱与暧昧不清,与真正的慈善理念相去甚远。

  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政府在权力运行中缺乏必要约束、边界不清等诸多问题。一个社会的慈善行为,不是政府的课税收费行为,不应该进行强制性的社会动员,而应该体现为社会成员的自觉自愿。对于慈善活动,政府只要做好引导和监管就可以了,大可不必越俎代庖,甚至动辄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强制募捐。这本身就是一种行政的错位与越位。

  其实,此前颁布的《公益事业捐赠法》亦有相关规定。诸如,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捐赠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等等。而若想改变这种有法不依、有令不行的现状,在《慈善法》草案中列出禁止性条款,还只是规范慈善的第一步。

  接下来,还应该依法强化对慈善组织的监管,使之公开透明,可查询、可溯源、可质询,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此外,关键还在于厘清政府权力运行的边界,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应该有清晰的界定,以及刚性的执行,而不应是混沌的状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街拍/目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生态上海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家装专版
   第A27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专版
   第C01版:新尚周刊
   第C02版:人物
   第C03版:妆容
   第C04版:潮事
   第C05版:潮事
   第C06版:秀场
   第C07版:摩登
   第C08版:名表
杜绝行政逼捐重在厘清权力边界
认识恐怖主义
打脸的闹钟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不能走!
网文写手“PK”影视编剧
美国版评论/随笔A05杜绝行政逼捐重在厘清权力边界 2015-11-20 2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