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工信部等部门正在制定虚拟运营商发展的评估考核标准,考核通过的虚拟运营商将获得正式牌照。然而,42家虚拟运营商目前全部处于亏损状态,面临可能被摘牌的生死大考。
搅动市场力小功大
作为新生事物,虚拟运营商曾被寄予厚望,作为突破通信行业引入民营资本的试点而统一推出。不过,在获得运营资格后,42家虚拟运营商交出的成绩单并不理想。
数据显示,2013年至今,虚拟运营商移动转售业务用户总数不到1300万,仅占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的0.9%,而此前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还曾预测,到2015年底,“虚商”用户规模将达到5000万人。
同时,42家虚拟运营商放号的只有30多家,真正在发展用户的虚拟运营商不到10家,有虚拟运营商的用户数已经过百万,但较差的虚拟运营商每月增加的用户数却不到10个。
试点之初,工信部发放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曾被评价为“打破我国移动通信领域垄断经营的第一步”。对此,目前用户量最大的虚拟运营商——蜗牛移动市场总监徐崇贤评价说,“我们的总用户量刚刚突破350万,而中移动9月份的新增用户就达到了276.1万。行业存在较明显的规模经济性,导致少数企业能够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也形成明显的进入障碍。打破垄断谈不上,虚拟运营商目前更多还是在发挥‘鲶鱼效应’。”
有些虚拟运营商提出的“零月租,无套餐,不清零”、通信资费捆绑游戏特权等创新资费模式,带动了通信行业的资费变革。在这两年间,三大运营商在业务资费上也做出了诸多调整,如更加灵活的组合式套餐,流量季度包、半年包等,这些改变的背后,虚拟运营商功不可没。“从用户数量上来看,可以说没有一家‘虚商’会觉得满意。工信部引入‘虚商’的初衷,也是希望民营企业参与后,可以给市场带来活力,带动基础运营商创新。在这方面,‘虚商’的表现可以说已经达到预期。”
套餐很多 优惠不多
李敏芝是虚拟运营商的尝鲜者,但使用下来“槽点”不少。“套餐设置比较灵活,但看着花样多,实际用下来并不便宜。”她举例说,她使用的“虚商”最低一档套餐月付59元,包括流量60M,语音160分钟。“只打打电话还有点优惠,但如果要使用其他业务的话,费用比三大运营商要高。”
记者发现,单从套餐门槛来看,虚拟运营商总体起价低于传统运营商。不过从套餐包含的内容来看,语音和流量并不算太多,有的还需自行购买每月5元的来电显示。在高端套餐方面,虚拟运营商的资费套餐处于下风。拿现在比较受欢迎的小米移动来说,流量、短信和通话单价都是0.1元,远比传统运营商多种计价方式来得简便。不过,当用户月流量超过100M,或语音超过500分钟,或短信超过50条之后,运营商的“批发价格”优势就会反超。
据了解,运营商给虚拟运营商的批发价一般是目前标准资费的七折,并且三大运营商自己频繁推出的优惠活动甚至比批发价更低。因此,虚拟运营商在价格上的挪腾空间有限。
“信号也不是很好,经常连接不上网络,不能正常使用银行等网站验证码,到了国外没有国际漫游,它就变成了‘砖头’,几乎找不到线下营业厅,支付宝等平台没有办法缴费。有官方网站缴费,但是体验很差。”
垃圾短信频发扰民
让李敏芝最苦恼的是,给客户打电话,经常被认为是骚扰电话拒听。的确有许多网友反映,170开头的骚扰电话或垃圾短信较多。今年7月底,吴小姐接到170开头的来电,对方以其网购订单错误为由,提出退款,并发来一个网页链接。网页上要填写姓名、银行账户及密码等信息,并将手机收到的短信验证码告知对方。“平时很少接到170开头的电话号码,朋友中也基本没人使用这个号段,我留了个心眼,打过去发现一直是占线的,后来认定是诈骗信息。”网友“飞鱼在天”说,他购买了一个170号段,并开通了微信号,但聊天时,会一直出现“对方注册微信账号使用手机号可能存在欺诈风险。请注意核实身份,涉及金钱交易务必电话确认,谨防网络诈骗”等提醒。
记者了解到,从已经开始使用虚拟运营商170号卡的用户反馈来看,170号卡无论是收到垃圾短信的比例还是作为垃圾短信发送方的比例,都要比三大运营商的号卡高。近期,因170号段垃圾短信频发,工信部直接约谈了包括远特通信、朗玛信息、北京国美、深圳爱施德、天音通信、苏宁云商、分享通信等7家虚拟运营商,要求上述企业妥善解决垃圾短信的问题。
“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的受害者不仅仅是消费者,我们也是受害者,是对我们运营商品牌的一种伤害。由于现在‘虚商’企业数量比较多,而且没法像三大运营商一样用手机号码前三位进行区分是哪家的号码,170一旦出问题就会觉得是所有‘虚商’的问题,容易造成一刀切的窘状。”徐崇贤认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是需要相关“虚商”企业在实名制上加强管控,通过自身的技术和服务手段,坚决查处相关问题,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基础运营商配合与帮助,在相关垃圾信息屏蔽等方面给予支持。“我们也呼吁用户在碰到类似问题时,主动向相关单位汇报,这样也有利于净化整个环境。”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