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民生速递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虚商”补课
突击“赶考”
叶薇
  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众多虚拟运营商将面临大考。自9月22日小米移动发布虚拟运营商产品以来,最近一两个月几家虚拟运营商相继推出了各自的产品,突击“赶考”。 

  虽然虚拟运营商尚未探索出成功的模式,资本市场却很看好这块市场。不管这些企业的业务开展得好不好,光是一个正式的牌照就有大约1亿元的估值。于是,尽管用户数量少,体验一半,口碑平平,但是不少虚拟运营商还是要赶在“大考”前“拼一把”。 

  有业内专家指出,在资费模式上改头换面,再打上“创新”的包装,这几乎是近期这些“虚商”的通用做法。噱头很足,但实际上却没有带来新的业务模式和思维。 

  目前,工信部已经完成虚拟运营企业相关标准的草案,也征求了多家“虚商”的意见。业内人士透露,“虚商”“转正”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业务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二是能够维护好用户的合法权益,三是能够做好网络信息安全。“随着虚拟运营业务试点结束,以及电信业对民营企业的逐渐开放,‘虚商’在试点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望在明年得到解决,外部环境将会得到改善。随着明年试点转正的到来和通信行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只有做好服务、做好创新,才能真正在行业里占据一席之地。”蜗牛移动市场总监徐崇贤说。 

  尽管“成绩单”并不理想,但从增长速度来看,前景依然值得看好。截至今年8月底,虚拟运营商移动转售业务用户平均月净增200万左右,占全国净增用户数的48%。“未来的业务规划仍需大量资金、人力投入,加上前期搭建客服平台、队伍建设和营销都要花去大量的费用。截至目前,蜗牛移动的投入已过亿元,可仍然处于转售业务的起步阶段。亏不亏,不能光看目前的钱景,更要看未来前景。” 

  本报记者  叶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街拍/目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生态上海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家装专版
   第A27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专版
   第C01版:新尚周刊
   第C02版:人物
   第C03版:妆容
   第C04版:潮事
   第C05版:潮事
   第C06版:秀场
   第C07版:摩登
   第C08版:名表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170”运营商交出糟糕“成绩单”
“虚商”补课 突击“赶考”
何为虚拟运营商?
“虚商”要做强 须破三瓶颈
广告
美国版民生速递A07“虚商”补课
突击“赶考”
2015-11-20 2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