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长三角/中国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衢州七旬老人坚守竹编手艺55年~~~
衢州七旬老人坚守竹编手艺55年~~~
衢州七旬老人坚守竹编手艺55年~~~
衢州七旬老人坚守竹编手艺55年~~~
衢州七旬老人坚守竹编手艺55年~~~
衢州七旬老人坚守竹编手艺55年~~~
衢州七旬老人坚守竹编手艺55年~~~
     
2017年09月1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衢州七旬老人坚守竹编手艺55年
孩子们亲切地唤他“竹编爷爷”
赵璐洁
  一位72岁老教师,一间略显空荡的备课室,几十套低矮的桌椅板凳,构成了这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在衢州江山市长台小学,年逾七旬的王振富是学校里年纪最大的“编外教师”,与一般任课老师不同,王振富教授的是竹编手艺,孩子们都亲切地唤他“竹编爷爷”。

  今年72岁的王振富,17岁开始跟师傅学做篾,篾匠手艺是门细致活,需要经过岁月的磨炼才能达到精熟的程度,55年的“功力”练就了王振富的基本功: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件件扎实,篾席、竹篮、蒸笼等寻常篾制品都编织得十分精巧。

  凭借精湛的技艺,王振富成为江山市竹编工艺非遗项目传承人,对于平凡干了大半辈子篾匠的他来说,这是莫大的荣誉。2010年,江山市长台小学邀请王振富到学校开课,因为校园内外都长满了竹子,学校就有了从“秀竹文化”入手开设“竹韵课程”的想法。想到能将这门手艺传授给孩子们,王振富欣然接受了。在学校,他主要教授五、六年级的孩子,每个班每周一节课,课时40分钟。虽然课时不长,可备课时间却是普通任课老师的两倍。王振富总是坐在他的“办公室”里拿着一根篾,穿过锋利的刀锋,再从他粗糙的手掌间穿出,来回好几次,才变成了细细的篾丝。一节课下来就要准备上八九十条篾丝。

  “以前的竹制品大多以篮筐这样的生活用品为主,可要想让孩子们爱上竹编,就得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东西。比如鸡、鱼之类的动物,还有苹果、丝瓜等果蔬,这些物品用竹子编出来会让孩子们感到很新奇。”王振富说。

  授课七年,认识王振富的孩子们也越来越多,也因为经常和这些娃娃们在一起,年逾七旬的王振富,上起课来特别精神矍铄。他自己表示,“只要能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我就会继续干下去。”   赵璐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80
   第A04版:随笔/评论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09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第A45版:旅游资讯
   第A46版:旅游资讯
   第A47版:旅游资讯
   第A48版:广告
南京市长峰会聚焦扬子江城市群建设
盱眙 田地收割忙
桐乡 濮院打造时尚小镇新标杆
泰州 海内外药企“掘金”医博会
杭州首批共享信用服务亭正式投入使用
海门 对接上海人才合作结硕果
孩子们亲切地唤他“竹编爷爷”
美国版长三角/中国新闻A14孩子们亲切地唤他“竹编爷爷” 2017-09-19 2 2017年09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