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2岁的王振富,17岁开始跟师傅学做篾,篾匠手艺是门细致活,需要经过岁月的磨炼才能达到精熟的程度,55年的“功力”练就了王振富的基本功: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件件扎实,篾席、竹篮、蒸笼等寻常篾制品都编织得十分精巧。
凭借精湛的技艺,王振富成为江山市竹编工艺非遗项目传承人,对于平凡干了大半辈子篾匠的他来说,这是莫大的荣誉。2010年,江山市长台小学邀请王振富到学校开课,因为校园内外都长满了竹子,学校就有了从“秀竹文化”入手开设“竹韵课程”的想法。想到能将这门手艺传授给孩子们,王振富欣然接受了。在学校,他主要教授五、六年级的孩子,每个班每周一节课,课时40分钟。虽然课时不长,可备课时间却是普通任课老师的两倍。王振富总是坐在他的“办公室”里拿着一根篾,穿过锋利的刀锋,再从他粗糙的手掌间穿出,来回好几次,才变成了细细的篾丝。一节课下来就要准备上八九十条篾丝。
“以前的竹制品大多以篮筐这样的生活用品为主,可要想让孩子们爱上竹编,就得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东西。比如鸡、鱼之类的动物,还有苹果、丝瓜等果蔬,这些物品用竹子编出来会让孩子们感到很新奇。”王振富说。
授课七年,认识王振富的孩子们也越来越多,也因为经常和这些娃娃们在一起,年逾七旬的王振富,上起课来特别精神矍铄。他自己表示,“只要能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我就会继续干下去。” 赵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