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每年7月11日被确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海日”,并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确定下来,令航海界备受鼓舞。有了自己的航海节,中国海员不再以“外国人”身份参加别人的航海节,这是所有航海人共同的愿望。
殊不知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中国近代航海史上,的的确确出现过一次航海节。
1948年7月3日中华民国首届航海节在上海招商局举行纪念大会。报载:航海节大会简单隆重,到会团体有民国上海航政局等三十多个单位,由杜月笙宣布会议宗旨,筹备会主任陈干青报告筹备经过。招商局总经理徐学禹阐述中国航运简史,交通部代表黄慕宗致辞,市长、杨虎等派代表出席,高级船员代表、邮轮公司代表,当时的吴淞商校校长周均时等相继登台演讲,对航运界勉励有加,盛况热烈,体现航运界空前大团结,并以大会名义致电国民政府并申述大会要点,希望国民政府扶持建设中国航运业。
此前的1947年7月3日,全国轮船联合公会成立,当时提议以7月3日为航海节,并且报交通部和行政院备案。但由于当时航海界内部有分歧,这个节日以航运业主体,因此引起航海团体的强烈不满。他们拒绝参加,并欲登报声明,乃至决裂。当时陈干青任驾驶总会常务总会理事、船业工会监事,他作为中国近代航海史上的第一位远洋船长,在航运界有很高的威望。船联会邀请他出面调解并推举他为大会筹备会主任,徐学禹为副主任。陈干青临危受命,奔走协调,终于在纪念大会前3天的6月30日发起召开筹备会议,并另撰了航海节的缘起,说服了各方,终于获得一致通过。第一届航海节的纪念大会得以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