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第二年举行开放数据应用开发竞赛,去年以家谱文献数据为主题的‘2016开放数据应用开发竞赛’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并荣获第14届IFLA-BibLibre国际图书馆营销奖二等奖。”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陈超说,“今年从参赛队伍的数量及提交的作品来看,较去年有大幅提升,也显示出大家对于开放数据应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据介绍,此次公开的数据内容为上海图书馆藏24万余种手稿及档案的元数据。包括私人信函电报12万余通,珍贵的创作手稿1.7万余种,谕旨奏折公牍条约1.4万余种,合同章程4000余种,照片及音像资料1.8万余种等,涉及名人近5万人、地点2000余个。获得一等奖的“名人印象”作品,通过可视化动图形式呈现馆藏数据的位置信息,让读者可以通过时间轴来检索年代和名人,多角度查阅名人信息,对于线下的名人故居可以关联查阅到馆藏的名人信息等。
在今年的比赛中,来自高校的队伍成为一大亮点。华东师范大学、立信会计学院等学校的在校大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开发出一系列作品,特别是武汉大学的“星星猎手”作品获得了最佳人气奖。
就在上周五,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上海主会场启动。过去一段时间中,大家总是把“双创”与草根创业联系在一起,但现在不少企事业单位依托技术、人才、资金、资源的优势,主导推动站位更高、聚焦更精准的“双创”。上海图书馆开放馆藏特色数据,将使创新创业者寻找到更精准的方向,同时也使这些数据得到进一步利用,这样的模式将带来更大的机遇。本报记者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