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一次多灾多难的飞行
这次降落的确经典。
事后,在现场,人们看到,降落的飞机离跑道边线的距离不足半米。这意味着,如果刘学岩的反应晚上0.01秒,这架宝贵的飞机肯定就会冲出跑道了。
现场能同时观察到飞机发生这次严重险情的还有试飞院的GDAS(地面实时监控系统),由于时间太短,除了机上的两位试飞员,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飞机险些就回不来了。
机场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他们走下飞机回到战友们的身边,还像平时一样与大家有说有笑。
但是那天回家的团圆饭是吃不成了。随后召开的技术分析会上,技术人员将判读出的参数呈现在大家面前时,人人都向他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重大险情化险为夷,激动之余,来不及庆祝,试飞总师朱增科在分析会上提出要求:“现在必须中断风险试飞,立即清查问题。”
那个元旦没人休息,来自全国的专家云集基地,就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集中分析研究。随后,组成了攻关组,当然,最终他们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并有效解决了问题。
但是新年早已悄悄地溜走了,等他们终于可以轻松地走出试验室,发现树叶全绿了,春天来了。
这个忙碌的冬季里刘学岩还有一本“难念的经”。原来,他90岁的母亲刚做完手术,他的爱人也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这样,一个有病的老母亲只能由一个有病的妻子照顾。无奈中的无奈,他只能请保姆看护。
好事的确多磨,在此之前,空警-2000型机的试飞曾数次出现状况。
2006年12月15日,张海担任机长的机组执行飞机进行雷达正常方式试飞任务。
10:08,飞机从D机场起飞。
12:55,机组接到指挥员“浩海”的指令:
“飞机直接返航。”
张海驾驶飞机转向,同时通知机上科研人员关闭雷达,停止试验任务。此时,距机场尚有360公里,飞行时间约为6分钟。
但是,13:01,机组接到降落机场的指令,因为空域气候原因,D机场无法降落,要求他们“备降Y机场”。
他们再次调整航向,转角110度,雷达指示,他们距离Y机场约5分钟航程。
三分钟后13:04,他们驾机飞抵Y机场附近,却再次接到指令:“紧急备降Z机场!”
原来,连续转场是因为天气原因,之前他们要求备降的两个机场都因大风先后关闭。
此时,飞机高度9000米,距Z机场215公里。飞机油量有限,这是他们可能备降的最后一个机场了。
但很快,机组又接到Z机场的通知:“本场有大风,30分钟后机场关闭。”
“我20分钟内到本场。”张海机组回答。
“本场跑道厚度只有0.16米。”Z机场塔台通报机场跑道情况。
“我可以在草地机场着陆。”机组回答。
Z机场的降落条件立刻报了过来:场压640,风向280度,风速8~10米/秒。
这个落地风速偏大。张海机组迅速确定着陆方法,决定采取应急程序。由机长张海操纵飞机,飞行员对外与指挥所、机场保持联系,领航员利用GPS领航确定加入航线方法及着陆方法,空中机械师检查油量,兼顾飞机状态,一切应急工作分工明确、有条不紊!
“油量告警!”突然,告警红色信号灯闪烁,显示飞机余油数只有8吨;
“电子航图周边键工作不正常,无法正常输入航线!”
“机场编码错误,无法调用机场数据!”
一连串意想不到的特情井喷式凸显。
“按照无线电罗盘飞向备降机场!”张海果断下令。
13:25,飞机在机组密切配合下,一次着陆成功,由于跑道长度限制,着陆后张海迅速启动四发反推,飞机安全滑回停机坪。
回想这次“多灾多难”险情频发的飞行,机组全体人员没有一个人慌乱,在最危险的时候,也没有人动议弃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