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古镇轶事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2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月十五闹元宵
闵谡丰
  正月十五闹元宵,突出的就是一个“闹”字。明代大才子唐寅(伯虎)曾写过一首名为《元宵》的诗:“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从上面这首诗里不难看出,元宵节就是要有月、有灯、有娱乐活动,有欢声笑语。这里月是天时、灯和娱乐活动便是地利和人和了。既然是元宵节的活动,猜灯谜是一定少不了的。所以就先来说说灯谜吧。元宵猜灯谜的习俗起源于宋代,一般是在元宵前后的三天,以元宵当天最为隆重。猜谜难,做谜就更难。灯谜由谜面、谜目以及谜底所组成。而做谜有很多规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谜底的字不能和谜面的字相同;而在难易程度上,既不能让大家都猜不出来,又不能太容易就猜出来,所以好的灯谜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当然,灯谜出于其趣味性与参与性,非常适合一些喜庆的场合,因此常常需要即兴创作、临场发挥。

  元宵俗称正月半,家家户户赶制糯米汤圆,取合家团团圆圆之意。这一天,泗泾镇上的“阿六汤圆”生意更兴隆,不少人贪省事,也就买现成做好的生坯汤圆拿回家煮着吃。吃过汤圆后,就开始焚点天香,斋天供神接灶君,旧时,泗泾城乡各家土灶上都砌有“定福宫”,是供奉灶神的地方,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神,而到正月十五便接灶君,在送旧灶君时,人们就已将新的灶君换上去,接灶君时也供奉蒸制的素馅心圆团。而乡间农家做的“稻棵圆团”往往特别大,一只碗里只能盛一只,这是预示圆团越大,今年的收成就越好。当晚四乡的农民还用稻草扎成草把在自家的田头“放野火”(俗称“大家好”)又叫“着地燃”。而年轻的姑娘则玩“请坑三姑娘”(又称“请厕姑”),厕姑又称紫姑,是民间传说中的人物。相传紫姑原是富室之妾,丈夫外出时被大老婆奴役,正月十五这天被虐待致死。民俗以紫姑能占众事、卜行年蚕桑农事。

  在泗泾,元宵节白天大街上舞狮子、调龙灯、荡湖船、打莲湘、踏高跷、蚌壳舞、挑花篮……观者人山人海,十分热闹。夜晚,沿街商铺张灯结彩,有走马灯昼夜不息,孩子们则手持一盏兔子灯嬉戏游玩,成人带孩子放花炮、流星、地龙;青年则放风筝,风筝样式繁多,有蝴蝶、蜈蚣、八角形等,晚上放风筝,线上还悬挂各色红绿小灯,扣一串串明珠在空中闪烁,十分诱人。

  闵谡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古镇新闻
   第03版:社区瞭望
   第04版:在党旗下
   第05版:专版
   第06版:生活指南
   第07版:古镇轶事
   第08版:泗水艺苑
一代语言大师闻宥
宝伦堂
松江皮影戏
正月十五闹元宵
古镇泗泾古镇轶事07正月十五闹元宵 2014-02-25 2 2014年02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