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庭收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铁笔纵横 尽显金石韵味
平福堂
  ■平福堂

  在书画印之外,吴颐人是一位非常善于吸收姐妹艺术养料的艺术家。其实,艺术本来就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博采互通的,所以,在很早以前,吴颐人就喜欢泥塑、陶瓷、紫砂一类的传统民间艺术。近些年来,他用手中刻印章的一支铁笔,经常涉猎到紫砂壶上的书画创作中。

  我们在七宝老街的“吴颐人艺术世界”展厅中,一批紫砂壶艺的展品很是亮眼,这些紫砂壶的样式丰富,造型传统,皆是吴颐人委托宜兴陶艺家夏洪林所制,或秦权、汉铎,或四方、圆珠,还有石瓢、茄段、井栏、竹段等。虽造型不一、天地有限,但吴颐人却巧妙利用有限空间,以枯藤老树般的线条,将独有的书画艺术呈现于紫砂壶上。譬如在创作上,吴颐人还考虑器形与书画的完美结合,在一把秦权壶上,他以秦诏版书法刻之;汉铎壶,他又以汉简书艺表现,而井栏壶的平面相对稍宽,吴颐人题书之外,还会画上几条游鱼,看上去仿佛如鱼在水,栩栩如生。

  通常的书画家在紫砂壶上创作,都是先以毛笔在壶胚上书画,然后再让专业的刻工按书画稿刻成烧制。这也是比较传统普遍的创作手法,像以前的书画大师唐云、朱屺瞻、程十发等,都是先画后刻,为之刻壶的大名家有沈觉初、徐孝穆等。如今的书画家大多亦如此,画刻分工,相辅相成。但吴颐人先生则与常人不同,他不仅集书画刻于一手,而且是不用画稿,直接以刀代笔,在壶上创作。这对书画家的要求非常高,首先紫砂壶身是立体的弧形,块面也就一掌之宽,创作时既要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又要对紫砂壶的质地、泥性有所了解,以便进刀时把握力度,太深则易将壶身刻穿,太浅又担心烧制后陶泥漫漶,线条不显。吴颐人说:“即兴创作,其实风险也较大。现在的名家紫砂壶往往都很贵,一把壶的价值多在数万以上。刻壶时一旦失手,会非常可惜。”虽然,吴颐人先生是刻印名家,但和刻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从质地上而言,紫砂泥胚要比青田寿山印石稍硬,刻时用力也大,吴颐人用一把自制的钨钢刻刀,手握处以绒布多层裹扎,如此刻起来才不至于手痛。当然,得益于高超的篆刻艺术,吴老师在用刀上,铁笔纵横,挥洒自如,其手法之丰富、技艺之娴熟,以及所作的线条之老辣、章法之巧妙、金石韵味之浓厚,总比常人要胜出许多。虽说刻印与刻壶不尽相同,但艺术毕竟相通,譬如要体现粗犷雄浑,他以横刀取斜势;若要表达细腻精准,他又以直刀走单线,即兴创作中还可根据画面,做临时调整:若太满则删繁就简,如不足则锦上添花……这都是集书画刻“三位一体”的创作优势,毫无疑问,由一名书画篆刻名家直接手刻的紫砂壶作品,它所蕴含的气息韵味及诸多元素,一定是其他所无法替代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教育
   第04版:申城纪实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因爱之名
   第07版:缘分对接
   第08版:妈咪宝贝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旅游休闲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专刊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团扇之雅
倚风无语淡生香(国画)
从邮票上看八一建军节
艺讯
文玩套路你了解几个:白送的不是馅饼
铁笔纵横 尽显金石韵味
家庭周刊家庭收藏15铁笔纵横 尽显金石韵味 2019-08-07 2 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