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喂,尤其夜间喂奶,宝宝口腔和鼻与妈妈乳头的距离比较近,可能会堵住宝宝鼻腔。如果妈妈不开灯躺着喂,就无法注意到是不是压着宝宝,造成了宝宝口鼻之间没有距离,导致呼吸不畅而窒息。
另外,宝宝的胃比较小,相对又比较平,贲门口比较松弛,幽门口又相对比较紧,宝宝就很容易形成反流,或者说容易吐奶。一般喂完宝宝要抱起来拍一拍,有的宝宝吞咽比较急,奶瓶喂奶,里边会有空置的空间,有一些气体可能会被宝宝吸进去。宝宝本来胃就小,加上奶汁和气体,特别容易吐奶和溢奶。
如果宝宝喂完奶,呛了两下,嗓子里有呼噜声,拍拍背,过一阵就好了。如果宝宝时常有这种呼噜声,可能和宝宝喂奶后形成的吸入性肺炎有关系。
呛奶后咋办?
如果宝宝呛奶只是出现咳嗽(没有出现脸色青紫),程度比较轻,可以让宝宝俯卧在大人的腿上,上身前倾45~60度,并用力拍打背部4~5次,有利于气管内的奶引流出来。
当宝宝吐出呛入气管的奶后,用干净的纱布缠住手指后伸入宝宝的口腔,将奶汁清除干净,避免宝宝吸气时奶汁再次被吸入气管。然后再检查宝宝的鼻腔。如果鼻腔处有残留的奶液,用洁净的棉签轻轻拭去。切记,首先清理口腔,然后清理鼻腔。
处理完这些后,要再观察宝宝的情况,如果这个时候宝宝哭声洪亮,脸色涨红,说明宝宝的呼吸道已经通畅,基本无大碍了;如果宝宝有哭声但声音比较微弱,就可以使用掐脚板的方法让宝宝大声哭喊,用力哭喊的同时可以利用肺部气体将奶液冲出气道,有利于恢复呼吸道的通畅。
特别提醒,一旦孩子出现嘴唇或面部青紫、呼吸困难、心跳骤停等,均提示呛奶已经很严重,此时父母应当立即让婴儿身体平躺并侧卧,用手拍其背。手掌微窝,拍在婴儿背部要成空心巴掌,引起宝宝身体的震动,从而使其吐出呛入的液体。
正确的四种喂奶姿势
如果喂奶的姿势不对,宝宝胃又小,加上时常呛奶,也会造成消化功能的紊乱,长时间吐奶更能造成生长发育的缓慢。为此,我们给妈妈们提供了四种常见的科学喂养方式。
摇篮式 宝宝的头枕到家长的肘弯处,用上臂托起身体,手扶住宝宝的腿部和臀部,给宝宝一个支撑,宝宝的头面部对着乳房,一只手抱着宝宝,另一只手形成C字形,上面的拇指掐住乳房的上面,四指托住乳房,用乳头去触碰宝宝的嘴唇,宝宝张嘴的时候,把宝宝往上抱一些,用乳头抵住宝宝的上颚,接近软腭处,宝宝的嘴就把整个乳头和乳晕都包裹上了。这种是最常见的,大多数妈妈都是用这种方式喂奶。
橄榄球式 有些妈妈是剖宫产,腹部会有刀口,如果使用摇篮式的话,宝宝可能会蹬踹妈妈的刀口,不利于刀口愈合。可以将宝宝放在妈妈身体的一侧,妈妈用前臂托住宝宝的胳膊,用手托住宝宝的头和脖子,相当于宝宝在妈妈的腋下,再将宝宝身子垫高。
侧卧式 如果产妇产后特别累,侧切分娩也有刀口,就可以用侧卧式喂养。将宝宝的脸面对着妈妈,不要让宝宝仰卧,让宝宝躺在妈妈肘弯处,嘴和乳房水平。
座位式 妈妈坐直了,腿垫高点,在大腿上放软垫,将宝宝放在软垫上,能将宝宝托住,这样就不会让妈妈的肘部和腕部使力了。
喂完奶之后,将宝宝竖抱起来,让宝宝下颌搭在妈妈肩膀上,拍拍背,把奶嗝拍出来再放下,宝宝反流也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临床上窒息少见,呛奶、反流更多
虽然喂奶容易造成窒息,但是医院里因喂奶窒息死亡的病例却并不常见。
6个月内的宝宝很少生病,但如果宝宝反复咳嗽、嗓子呼噜呼噜的,就应该到医院检查了。
在宝宝喂完奶半小时或1小时内,嘴里常有奶汁往外流,就属于溢乳,是胃食管的反流。尽量让宝宝在床上处于斜坡卧位,将宝宝的上半身抬高一些,最好是30°的斜坡位,下身低一些,有重力作用,不容易形成反流。
临床上会遇到喂养不当造成的伤害,窒息很少,呛奶的更多见。如果奶瓶的开口大,宝宝吞咽不及时,甚至会顺着鼻子喷出来,这时就要及时把宝宝翻过来,让宝宝趴在大人的前臂,用手将宝宝托起来,用前臂托着身体,手托着下颌,反复拍背,将奶流出来,吸进去的也尽量拍出来。如果真的很危险,就得赶紧往医院送了。
宝宝时常吐奶,消化功能也会不好,特别是有炎症后,鼻腔也不顺畅,无法正常喘气,嘴又被奶嘴堵上了,宝宝就更不爱吃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