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被出游人潮吓退的人们选择走进电影院,观影热情居高不下。《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主旋律献礼片表现强劲,从9月30日到10月7日,“史上最强国庆档”票房超过5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国庆档票房纪录几乎翻倍,而单单这三部影片,就合力贡献了国庆档97%的票房。
本报记者 郭爽 整理报道
1
国庆电影票房位次出炉
截至10月6日,今年国庆档观影总人次突破1亿大关,这一成绩是国庆档历史首次;从票房来看,自“三强”影片上映的9月30日起,全国票房连续7天日均破5亿元,10月1日当天更是接近8亿元,国庆档前6天即突破39亿元,超越去年10月全月票房总额。
第一名:《我和我的祖国》 国庆档票房:22.05亿元人民币
《我和我的祖国》夺冠在预料之中。7位知名导演、7个故事篇章,诸多名演员,如此规模庞大的制作团队和契合献礼的内容,让该部影片预售票房在上映前5天(9月25日)就已经破亿。这部影片一改以往献礼片歌颂伟大历史时刻和重要人物的风格,通过讲述时代大背景下小人物的不平凡故事,来体现70年来的重要时间节点,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让观众的共情、共鸣达到顶峰。最终拿下国庆冠军宝座——《我和我的祖国》上映7天破20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庆档首部破20亿的电影,同时刷新《战狼2》8天破20亿元人民币、《哪吒》9天破20亿元人民币的纪录。
第二名:《中国机长》 国庆档票房:19.18亿元人民币
和瞄准了国庆情怀的《我和我的祖国》不同,《中国机长》由2018年5月川航成功处置特情的真实事件改编——飞机出现特殊紧急情况,机长刘传健和机组成员凭过硬的专业本领,最终让飞机安全降落,刘传健也被网友称为中国的“萨利机长”。如果说《我和我的祖国》是从点映开始就锋芒毕露,从上座排片到票房一马当先,《中国机长》则是走出一条稳稳的逆袭路。上映首日,不到30%的排片,是三部中最低的,但票房成绩首日即破2亿元。而后受益于好口碑的发酵,排片场次一路攀升,排片占比也于10月6日达到了第一的位置。从10月5日起,《中国机长》的日票房开始超过《我的我的祖国》登顶当日票房冠军,最终上映8天累计获得19.17亿元人民币票房。
第三名:《攀登者》 国庆档票房:7.78亿元人民币
相比前两部的激烈竞争,曾经最被看好的《攀登者》则显得有些后劲不足。这部聚集了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等大牌演员的影片,同样是以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而来。预售时该片因演员超强阵容而被寄予厚望,然而,这部电影将大量的笔墨在开篇初始就倾注在众人的感情戏分上,不仅仅是吴京和章子怡扮演的角色有着一条完整的贯穿首尾的感情线故事,胡歌、井柏然的配角角色也有着自己的爱情故事。这些爱情戏的篇幅在全片时长中所占据的篇幅太大,以至于原本起伏有致的故事加入了谈恋爱的尬戏,节奏从一开始就变得无比温吞,观众的耐心自然是非常有限的。由于最终呈现内容与观众所需的情绪共鸣有所差距,该片在首映后票房一路走低,最终以7.78亿元成绩获得本年国庆档第三名。
伴随着这三部影片的热映,中国电影票房也不断创造着新的历史。10月3日,2019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累计票房突破50亿元大关。
2
国庆观影引全家“打卡”
“9月30日晚上,‘朋友圈电影票拍照比赛’就开始了。”孩子在上小学的刘女士,假期里和全家人看了3部国庆献礼片,尽管家门口的电影院对热门影片的排片达到每半个小时就有一场的高密度,“可是想买到不靠边的座位还是要拼手速,实在是太火爆了。”
国庆7天假期,不少人被往年的出游人潮吓退,选择“宅”在家里好好休息,出门看电影也成为了假期的“必修课”。走进影院的观众大多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值回票价”。有不少观众在国庆节期间把三部电影都“刷”了一遍,国庆档也由此首次在观影人次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新纪录。好看、感动、震撼,成为多数观众在评价这三部献礼片时提到的关键词。从口碑上看,三部影片的观感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与观众高涨的爱国热情获得较好的共振。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国庆档档期满意度为88.6分,创造了此项调查开始以来的档期满意度最高分。此前,保持最高纪录的是2017年暑期档,为85.7分。其中,《我和我的祖国》以91.0分创造了单片满意度新纪录,成为被调查的267部影片中观众最满意的影片。《中国机长》和《攀登者》也分别以87.1分、85.4分居历史调查第六、第十二位。
在豆瓣网上,《我和我的祖国》以8.0分赢得最多好评,《中国机长》和《攀登者》则以7.0分和6.7分次之。
“今年的3部影片都很适合全家一起看。”作为一位孩子的父亲,林先生在假期最后一天带着妻子孩子和父母看完了《中国机长》,“三部全部‘打卡’完毕。”林先生表示,相比传统的献礼片,这三部影片更有故事性,情节就很吸引人,“三部里我们最喜欢《我和我的祖国》,孩子妈妈一直掉眼泪,没有铺天盖地的狂轰滥炸,也没有过于血腥的场面和通篇的大道理,一个个故事都很完整,小孩子也能看得进去。都是平常人,很亲切。既能作为爷爷辈、父辈的忆青春,还能给小孩子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很好的。”
3
“主旋律”电影也可以很好看
十一国庆档这一概念最初与献礼无关, 因成龙自2004年起持续在这一时段推出新片且都大卖后,国庆假期才被发行方和院线注意到,并于2006年开始提出国庆档概念。通常国庆档上映的影片与其他档期在题材和类型上并无不同。
10年前的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172名明星加盟的《建国大业》开启主旋律影片创新的一次大规模尝试。但回顾近几年的国庆档,2018年的《无双》、2017年的《羞羞的铁拳》、2016年《湄公河行动》、2015年的《夏洛特烦恼》和2014年的《心花路放》……可见,过去几年,国庆档参与竞争的影片以喜剧片、警匪片、动作片等类型题材为主,喜剧片是绝对主角。同时,喜剧片也是春节档、元旦档等大量其他档期的主打片种。今年国庆档体现出更为鲜明的档期特点,那就是在极具国家纪念意义的节日期间,电影凸显了更强的思想内涵和主流价值意识。
今年,国庆档影院的气氛跟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保持同步,很多观众都把看这三部献礼片当成庆祝活动的一部分。在热烈的“献礼”氛围下,《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三部主旋律影片扛起了整个国庆档市场。而这些出现在国庆档的“新面孔”,尽管是主旋律电影,却都一反过往献礼片 “宏大叙事”的追求,而将焦点更聚焦于人物本身。在国庆档之前,曾有业内人士担心,今年国庆档的3部影片,无论是成本还是阵容,都是奔着10亿元人民币以上这个级别去的,此前还没有一个国庆档能够同时容纳三部10亿元人民币级别以上的影片。而事实证明,只要电影足够好,观众是愿意在短时间内频繁进入影院为好电影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