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位列男、女寿星榜前三的最高寿长者继续荣登今年榜首。现年110岁的宋洪根、112岁的徐素珍分别成为目前上海最高寿的男、女寿星,上海另有两对百岁伉俪恩爱相伴、幸福生活。
截至今年9月30日,上海百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57人。从性别上看,男性占25%、女性占75%。从年龄上看,100岁~102岁占83%、103岁~105岁占14.5%、106岁及以上占2.5%。
值得关注的是,还有一大波99岁准百岁寿星预备踏入百岁行列。到今年9月30日,上海99岁老人共有1818人。
上海已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城,根据长寿地区的代表性指标,即每10万人中有百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7人,上海2010年首次达到该指标,2018年该指标已达17.2人。
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数,位居前三的,依次为黄浦区、虹口区、静安区,分别为28.8人、28人、25.4人,分别比上年增加4.4人、8.1人、5.3人。
百岁老人绝对数位居前三的,依次为浦东新区、黄浦区、静安区,分别为503人、239人、235人,三个区占全市百岁老人数的39%。
截至去年底,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03.2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34.4%;80岁及以上户籍高龄老年人口81.67万,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6.2%。
国家卫健委近期将出台措施,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政府投入、土地、税收等方面支持医养结合。
民政部日前出台意见,要求到2022年,全国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 配建达标率达到100%,所有的街道都要配套一个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今后三年内,全国将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到2022年,所有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 占比不低于50%。与此同时,农村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也在加快推进,2022年底前,保证每个县都建有一所 具有专业照护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
上海作为中国内地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上海正面临的新挑战、新课题。
根据规划,到2022年上海全市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将超过400家,社区老年助餐场所也将实现总量翻番。
另据估算,上海认知障碍老年人约20万人。加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已被列入《(2019-2022年)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其中,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是该项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上海28个街镇被列为“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首批试点单位。各试点单位正结合各自社区特点及老年人群需求,开展老年认知障碍全过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