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还是利益?
尽管辛格强调自己为年龄打官司,“主要是关乎个人以及军人的荣誉”,可是知情人士却认为他是怕有人“抢班夺权”。
辛格坚称自己生于1951年5月10日,2013年才到62岁的退休年限,但印度政府所收录的1965年官方档案文件却显示他出生于1950年,这就意味着他应于2012年5月退休。辛格一再强调这是当初他的学校老师代填身份资料时弄错了,他后来从原学校弄到了相关证明,证实他出生于1951年,可是官方的记录一直未更改过来。
按照印军内部的默契和“论资排辈”,如果辛格在2012年5月退休,接替他的将是北部军区司令帕尔奈克中将,如果辛格在2013年5月退休,下一任陆军总司令就应该是东部军区司令比克拉姆·辛格中将。辛格最担心的是,如果帕尔奈克上任,很可能会推翻他既定的陆军改革方略。要知道辛格主政时期,一直着力加强东部军区的建设,以至于帕尔奈克抱怨北部军区成了“后娘养的”。很显然,年龄问题与印军高层的权力格局“干系重大”。
辛格强调,他之所以长期默认“错误的年龄信息”是为了“忍辱负重”。因为他在2006年晋升为中将时,就被“某些高层”胁迫承认出生于1950年,否则升衔就会有问题。2010年,当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决定提拔辛格为第26任陆军总司令时,他也被私下要求不再纠缠年龄问题,甚至写下书面保证。可到了2011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围绕辛格退休后的职位空缺,帕尔奈克和比克拉姆展开激烈竞争,两人都有强大的军界和政界利益集团支持。
2011年底,印度国防部以公开方式核定辛格的工作年限到2012年5月,这无疑是要剥夺辛格传位给爱将比克拉姆的可能性。为此,辛格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一纸诉状把国防部告到最高法院,对此国防部表示已采取措施确保“所做决定符合法律规范”,他们将合理应诉,不会采取强硬的“行政手段”(如直接罢免辛格)。
从克什米尔到不丹
纵观辛格的从军历史,没有太多“八卦”。他出生于哈里亚纳邦的波瓦尼市,他的家族可谓“三代行伍”,祖父是英国殖民时期的低级委任军官(属于兵头将尾),而辛格的父亲则当上了陆军上校,至于他能成为陆军总司令,恐怕是他的前辈难以想象的。
辛格早年毕业于拉贾斯坦邦皮拉尼市的比莱公校(该校弄乱了他的年龄记录),后报名参军。1970年6月日进入拉吉普特联队第2营服役,该部队被部署在危机四伏的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1971年底,印度对巴基斯坦不宣而战,新德里集中优势兵力猛攻孤立的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而处于西线的印控克什米尔则要承受巴基斯坦主力部队的攻击。当时辛格所在的部队负责坚守印控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西南的门户——巴德加姆高地。巴军集中优势兵力、重炮和装甲车猛烈进攻。辛格几次冲出战壕与巴军近距离交战。
在战场上立功的辛格后来被保送到印度国防参谋学院深造,后又前往美国本宁堡陆军步兵学校和宾夕法尼亚州卡莱尔堡的美国陆军战争学院“镀金”,其职位也一路升迁。到上世纪90年代末,他已经成为军长。2001年,印度国会大厦遭恐怖袭击,新德里指责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策划了这起袭击,遂发动代号为“帕拉卡拉姆”的威慑性军事动员行动。由于印军向边境运动的速度太慢,等到印军完成部署时,巴军早已严阵以待,军事威慑也就丧失了实际功效。不过,辛格指挥的部队倒是表现不俗,只用了7天就抵达了指定位置。此后,辛格更受印度高层的重用,不断被委以重任。
2003年,辛格主动请缨担任印度赴不丹的“军事训练团”负责人。依靠上世纪60年代签署的军事合作协定,不丹王国军队完全由印度控制和训练。辛格到任后,一方面力促不丹密切与印度军事合作,还通过软硬两手促使不丹武力驱逐了活跃在该国南部丛林的“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该武装一直谋求印度东北部实现独立。
害怕“反攻倒算”
2010年走上印度陆军总司令的岗位后,辛格大力进行体制改革,力图增强部队的快速打击能力。他废除了许多行政部门,提升指挥效率。在改革机构的同时,辛格还大力推进印度陆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据透露,印度陆军在2015年之前预计投资500亿美元采购300多种武器装备,主要包括坦克、直升机、中短程对空防御系统和夜视与热成像系统等。根据印度陆军2020年远景规划,陆军将为其航空部队组建6个先进多用途轻型直升机中队,并计划拥有21个装备T-90坦克的团,40个装备改进型T-72坦克的团。按此计划,到2020年,印度陆军装备的主战坦克将达到4000辆。
在指挥系统方面,印度陆军已经启动耗资7亿美元的“战场管理系统”计划,目标是将指挥机关掌握的信息与战场士兵融合起来。值得一提的是,辛格在装备更新安排上颇有些厚此薄彼,对东部军区的装备申请从来都是有求必应,这也造成其他军区的妒忌,这也是他担心日后自己不心仪的人成为陆军总司令后,会对自己的“改革遗产”来一次“反攻倒算”。 罗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