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克”的能力
面对不知从何处射来的冷枪,约30名美军士兵隐蔽在一座阿富汗村庄旁,等候神秘战友的协助。很快,一架直升机降落在村外空地,下来两位乘客,一位是军士凯文·里斯,另一位是“格雷克”——一条戴着护目镜和耳罩的拉布拉多犬。里斯简要介绍了格雷克的能力:它能在不拴皮带的情况下到656英尺远处工作,擅长在交通工具、建筑物或公路上探测爆炸物和枪炮。接下来,动作麻利的格雷克眨眼间搜完一所宅院,然后它又开辟出一条没有爆炸物的安全通道。士兵们知道自己暂时不会被炸成碎片了。
随着袭击者制造路边炸弹的技术不断提高,早期粗糙的无线遥控开关逐步被精巧的压力开关和移动起爆装置所替代,使许多探测工具失去效用,但他们唯一无法改变的是炸药的气味,只要这个要素还在,搜爆军犬就能发挥作用。
在驻阿美军的巴斯申营地里,建有许多配备空调的狗窝,一名驯犬员说:“这里每个人都想有一只军犬,他们已经看到军犬可以做什么,并且知道军犬能做的远不止这些。”
到英国学“驯狗”
在美军各单位中,训练搜爆军犬最出色的莫过于位于德克萨斯州的美国空军莱克兰基地。他们通过培训军犬及驯犬员小组来探测路边炸弹及其制造者隐匿炸药的地方。据美国桑迪亚实验室关于搜爆犬气味敏感性的报告称:“狗对于气味的感知能力,远超出现代测量技术。”
自2002年初阿富汗主要战事结束后,美军在阿富汗所经历的遭遇战中有近60%始于路边炸弹袭击,接着才是直接交火。面对战场现实,2002年底,美国空军副参谋长约翰·M·基恩指示空军工兵团在密苏里州福特伦纳德伍德成立军犬特遣部队,并派遣6名工程兵和10条军犬前往英国国防动物中心深造,学习搜爆犬训练技巧。完成课程后,这些官兵和他们的爱犬被部署到阿富汗,他们在战区的优异表现促使美军对搜爆军犬提出了更多需求。
为满足部队需求,2005年,福特伦纳德伍德的搜爆犬培训中心搬迁到设施更完备的莱克兰基地,并扩编为第341训练中队,包括28名教练和22名训导员,他们每年大约能训练出100个搜爆犬小组。
从“徒弟”到“师傅”
目前,第341中队的搜爆犬训练正迈向全球化,英国已开始向“当年的徒弟”求教。来自英国空军第22空勤团的工兵和军犬在莱克兰基地接受教练,他们要把这里的先进技术带回国。莱克兰基地的教练奥兰多·努涅斯上校指出,搜爆犬小组的成功取决于人与动物的默契配合,因此新训犬员和未经训练的狗被组合在一起后,要在基地里进行为期79天的基础训练。这些组合要学习在各种环境下搜索爆炸物。
狗要学会以坐下的方式报告爆炸物方位,而训导员则要学习如何训练狗,更重要的是,训导员要学习如何读懂狗的行为。为了在战场上取胜,在狗的警觉意识比较模糊的情况下,每位训导员必须能够正确解读形势。经过基础学习后,队员们要前往亚利桑那州的尤马试验场,那里有模拟阿富汗战场环境的区域。训导员和搜爆犬要全副武装地接受14天考验,他们将乘坐直升机垂直机降到“战区”,在敌我双方激烈交火的情况爬梯入室,还要搜索暗藏枪手的“阿富汗村庄”。
难逃战争伤害
尽管军犬在美国军队里受到各种优待,但它们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战争的摧残。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曾有一名驻阿美国军医打电话给国内的行为专家,一只军犬刚刚经历战火,现在躲在床下不肯出来,看起来连咀嚼玩具也不起作用了。莱克兰基地军犬医院的专家沃尔特·F·伯格哈特认为,这显然是犬类受创后的应激障碍。据估计,美国作战部队在阿富汗投入的大约650只军犬中,有超过5%患有犬类创伤后应激障碍。伯格哈特说,在这些患病军犬中,大约一半不得不退役。
尽管兽医早就在动物中诊断出了行为问题,但犬类创伤应激障碍的概念是在18个月前提出的,而且还存在争议。但这一概念在军队兽医中得到了广泛认同,他们看到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经历爆炸、交火和其他暴力场面后,军犬会出现异常行为。不同的狗会表现出不同症状,有的狗变得异常警觉,有的狗不愿呆在以往熟悉的建筑或工作区域内,还有一些狗变得对训导员异常凶猛、异常依恋或胆小。最重要的是,许多狗拒绝执行任务。 雷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