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宗培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1975年2月,他被分配到上海人民出版社文艺读物编辑室,近40年的编辑生涯就此拉开序幕。2003年,他接任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其间,有两场“战役”给出版界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兄弟》上下册以110万册的成绩,称霸中国2005、2006年文学图书销售排行榜,而易中天的《品三国》(上、下)出版5年多来仍在长销,总计已超过500万册。
2003年底,郏宗培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作家代表大会,遇到正处于创作低潮期的余华。郏宗培主动跟余华提出要为他出版作品系列,2005年在广西桂林举办的全国书展开幕那天,“余华作品系列”首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重拾信心的余华之后推出了畅销之作《兄弟》。
2006年5月,郏宗培代表上海文艺出版社参与易中天《品三国》一书的无标底竞标,最终文艺社以55万的首印数和14%的版税夺得了《品三国》的出版权。当时很多业内人都说:“郏宗培疯了。”但事实证明了他的眼光。郏宗培说,竞标之前将近一个月,他都在研究参与竞标的起印数、版税和保底数,“我太想赢得这个竞标了”。郏宗培说:“畅销书是可遇不可求的,超级畅销书的做法很难复制。一个出版社的成功,是需要定力的,要明白自己是什么,自己需要什么,自己的根本在哪里。”
出版畅销书固然重要,但出版社文化品位的确立也不可忽视。2004年,30卷本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和8卷本的《世界文学史》的出版工程正式列入文艺社的选题计划。《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在总主编王元化、王蒙的指导和各分卷主编的努力下,在国庆60周年前结集百卷出版发行,入选上海媒体评选的2009上海文化十大事件榜,2010年获得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奖。2009—2010年间,上海文艺出版社又完成了131卷《海上文学百家文库》。2011年莫言《蛙》获得茅盾文学奖,使上海在这个国家文学奖上取得了零的突破。 本报记者 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