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络发达了,许多医学资料都可以通过上网查到,但是,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大家注意:
首先,网络上的资料仅仅是“共性”,并不是针对某一个患者。以“抑郁”为例,正常人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出现抑郁,但此时并不能诊断此人患了抑郁症,因为抑郁有正常的抑郁和病态的抑郁之分。焦虑和猜疑也有同样的例子。所以,不能“见风就是雨”。心理测试的结果仅仅是诊断抑郁程度的参考依据之一,并不是唯一的诊断依据。
其次,网络上的知识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很难识别网上疾病信息的真伪。为此,卫生部规定医疗机构和医生不能通过微博进行诊疗。如果网友遭遇“网络问诊”或者“微博看病”,那么遇见的可能只是普通的医生,甚至是医术低劣的庸医、医托。建议大家谨慎对待,不能为了图省事省钱而耽误了正规诊治,最后得不偿失。
最后,专科医生在诊断抑郁症等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时,是严格遵循“国际诊断标准”和“国内诊断标准”的,并不是单纯凭一份心理测试就下结论。所以,看病还得去正规、专科医院,看“对口”医生,这样,才不至于“没病,却背上了患病的思想包袱”,也不至于“患了病,却道听途说,没接受正规治疗,结果延误诊治时机”。
网络的发展是科技发展的体现。只有正确使用网络,才能使它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陈斌(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