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人们都好做梦。城市里的人做村庄的梦,村庄里的人做城市的梦。世界上恐怕最不会引起争执的一句话叫做“美梦成真”。
但是正因为是美梦,梦境意味的就是基本上不可能成真,或者简直就没有成真的可能性。偶尔,你会听到我们周边的谁谁兴奋地大喊:我美梦成真啦!实际上很让我们怀疑其真实性。
可是不久前,朋友推荐了我一本小书,使我惊讶至极!一种虚无的梦境、海市蜃楼般的幻象以极其具象的形式、以不可置疑的真实展现在我的眼前。我很长时间都没敢相信那画面是一个真实的存在。
将许多现代人不断做着的春秋大梦变成了现实的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奶奶,她来自城市,是一个美国人。
她的名字叫塔莎,由于她的年纪,人们称呼她奶奶。但我知道,“奶奶”只是我们中国编译人员在书名上加上去的。西方人的习惯是直呼其名,不分年龄大小,不分辈分上下。其实那才更科学更逻辑,我相信每个现代女性都希望人们在对待她们的时候忘记她们的年龄,那样对双方都好,平等、直接。而最实惠的,是节省了时间,你想,没有了那些虚客套,没有了思虑中的界线,是不是人与人接触起来就会舒服许多?
这个九十岁的塔莎,从五十七岁的时候开始用双手编织她从幼年起就已经生成的梦想:亲手造就一个隔绝世间的美丽村庄,然后生活在里面。单从她开始实施梦想的年龄来看,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梦想绝不单单是年轻人的事。不管你是谁,只要你想,你就可以梦想成真。伟人不是说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个村庄不是很大,但是足够你在其中流连徜徉几个小时而不知不觉,那个村庄也不神秘,但会使你忘却世间的喧嚣繁杂神清气爽。那里有一条我们只在电影中见到过的窄窄的小河,河水清净,两边是茂密清幽、发散着花草味道的灌木丛,你可以单手滑着一只雕着花的小木桨坐在一只同样雕花的像是洋娃娃乘坐的小船荡漾其中。村庄里被围绕在林木花丛中的只有一栋不是很大但却足够起居的棕色高顶小木屋,就像我们幼年时在童话书里看到过的那种。
九十岁的塔莎就居住在里面,她是那幽静奇妙的村庄中唯一的主人。
塔莎自己制作面包,她能制作出最有味道最蓬松可口香气扑鼻的面包。有时候,她会把制作出的面包拿到集上去卖。集上的每个人都尝过塔莎的面包。还在十六岁时,她就曾在一个很大规模的面包制作大赛当中拿过头奖。中年以后,她再也不吃外面买来的,她能做出很多种不同味道的各类面包。塔莎也不买外面商店里的衣服,她自己做,从古典式的织布机上开始。她在织布机上连脚踩带手扶一上一下地来回穿梭,织出那种细致柔和的棉布,然后自己剪裁,做成长裙,就是我们在《傲慢与偏见》的插画中看到过的十八、十九世纪的欧式长裙。有碎花的,有长条花纹的。她还编织,两只手不停地在动,她和人谈话时也在编织,织出的是她自己、她的儿孙们身上的毛衣、毛裙、毛帽、手套、袜子……
塔莎盘中盛的是园中种的蔬菜,杯中碗里是长耳朵山羊产出的足具营养的羊奶、红脸母鸡下的红皮鸡蛋,瓶中是她从花园中摘下的鲜艳欲滴的四季花朵,那些花朵的照片让人两眼直瞪瞪地盯住了就不想离开,简直成了恋花的蜜蜂!看着那些照片,我在想,塔莎是怎么养护这些花朵的?我是典型的只喜欢花却不善养花的人,世界上我这种人居多!但是那些花实在让人不可思议,只有在专业花匠的园子里才能见到。可是,塔莎自己种植!她懂得一切园艺经。
塔莎身边的经常伴侣是她的那些小动物。她只养一种狗,就是那种叫柯基犬的矮脚狗,大耳朵大脑袋、长身子小短腿、黄白相间的宝贝。她养过好几代这种狗,最多的时候是三只。它们总是出现在塔莎身边。塔莎在园中散步的时候,锄草摘花摘果的时候,挤羊奶的时候,喂鸡的时候,划小船的时候,甚至在冬天,满地是晶莹白雪的时侯……
塔莎的生活中,肯定没有污染,肯定没有争斗,肯定没有慌乱的心境,更不会有与人的勾心斗角。
塔莎实现了我们许多女人永远只在梦里才会体验的生活,头上蓝天,脚下绿草,眼前鲜花满园,身边是纯洁忠实的小动物陪伴。塔莎出身于文化艺术家庭。小时候,家中常有名人出入,那些人的名字经常是马克·吐温、卢梭、爱因斯坦、爱默生……塔莎本人是画家,她用画画的收入买下了那个小小的农庄,为的就是生活在她的梦里,那是梦,但是塔莎把梦变成了现实。
人们称呼塔莎为“生活的艺术家”。她在自己营造的梦境中生活了将近四十年。2008年她去世了,在她九十二岁的时候。
而我,被她引入了她的梦,流连忘返,几乎不能自拔。但看完了她的故事,我的梦也随之苏醒。我得回到我自己的生活中去,回到我喧嚣繁杂的城市中去。
所以,塔莎的故事,终究、依然,是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