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前,快到下班时,宣传部的大张打来电话,约我明天一起去师范学院采访。大张说,昨天看到红十字会的一份简报,说师范学院有一名大学生,去年参加献血成为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上个月接到红十字会的通知,说他的血型与一位急需植入造血干细胞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一周前做体检、采血、化验、打细胞动员剂,前天已经做了造血干细胞采集……
我听了一阵激动,对大张说:“我正在寻找五四青年节的宣传素材呢,你真是雪中送炭啊。”
第二天一早,我俩赶到师范学院,找到了正在学生宿舍楼前小广场上散步的这位大学生志愿者小杨。
小杨个头不高,黝黑的脸庞,偏瘦的身材,穿着很普通,手里拿一本青年文摘杂志。
我们简单说明来意,采访就开始了。
小杨说:“去年参加学校组织的献血活动,医生说我符合造血干细胞的采集要求,问我愿不愿意报名参加捐献志愿者,我当时什么也没想就报了名,我说我应该参加。”
“你为什么应该参加?”大张感觉他话中有话,忙不迭问道。
“我的家乡在大别山区,经济比较落后,家里也很困难,我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是在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下完成学业的。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健康状况也不是太好,我前年考上大学,学费还是乡亲们帮我凑齐的,直到现在政府对我家还有经济补助。所以,我受助这么多年,我觉得今后只要有机会,我就应该帮助别人。”小杨笑着说。
“你的父母知道吗?他们支持你这样做吗?”看着他很单纯的样子,我问道。“知道,是我打电话告诉他们的。”他说,他父母开始担心捐献做手术对他的健康有影响,不太支持,他在电话里向他们解释又说不清楚,只好给他们写了一封足足3页纸的长信,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捐献不会伤害身体、捐献也是一种感恩行为,都一一地说了。
“效果怎么样?”我急切地问。“当然没问题了。”他笑着说,他父亲当时也得到过别人的资助,懂得感恩。
接着,小杨把那天在医院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情况,给我们做了简单的描述。他说,整个过程用了4个多小时,从手臂静脉的鲜血中采集分离造血干细胞,其余的血液当时就回输到体内,一点也没有痛苦的感觉,跟献血没有什么区别。现在科技进步了,也不需要局麻,所谓“敲骨吸髓”完全是误解,一点没有根据。
“你知道受捐人是谁吗?”我问。“不知道。按规定,这个不让我知道,我只知道是广东人,能救人一命,我觉得很光荣。”他说。
“学校里的反映怎么样?”我又问。“学校领导都轮流来看望过我,还给我发了营养费;对同学们影响很大,大家都觉得做这事很光荣,听说这两天有一百多人主动报名参加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学校的校报和画廊都宣传报道了这件事。”他笑着说。
“你怎么看自己的这个行为?”大张问。“我是在别人的关心帮助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我应该懂得感恩,这事是我应该做的,我只是想帮助别人。”他答道。
“我只是想帮助别人”这话说得真好。我曾经多次采访战士、工人和学生助人为乐的事迹,听过不少“豪言壮语”,但这次感觉不一样。我竖起大拇指,随口夸奖道:“小伙子,你真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