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内容变化
过去版权输出,内容大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比较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中华书局所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不仅连续25周登上法国引进畅销书排行榜,甚至将版权卖到了以色列这类鲜少从中国引进图书的国家。
但记者昨晚从组委会获悉,此次图博会期间,中国出版商卖得最好的却是儿童读物和中国现当代题材的文学作品,如曹文轩、杨红樱等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莫言作品精选》、郎朗父亲郎国任的新书《我和郎朗30年》等。组委会负责人表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自2010年起,组委会开始设立“中国作家馆”和“中外作家对话”活动,有意识地往外推中国作家,已初见成效。一些业内人士则补充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地位的提升,很多外国人开始关心当下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因而一些描写、讲述中国当下现状与诉求的作品开始受国外出版商青睐。
贸易形式拓展
除了内容,本届图博会版权贸易形式也呈现一些新的特点。中华书局总经理李岩介绍说,当下中外版权贸易,已由单纯的实物出口、版权引进和输出拓展到其他战略层面,比如共同出版、共同拥有区域市场,开始进一步本土化。本届图博会期间,三联书店引进企鹅出版集团“企鹅人生”传记丛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过去版权引进,交完版税后,翻译、封面设计、校审都由国内出版社完成;而这次版权购置、版式设计以及中文版的翻译则都由企鹅中国来完成,这是从未有过的合作方式。”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王涛说。
“走出去”有瓶颈
虽然十年来中国版权输出的成果显著,但业内人士也纷纷提醒不能忽视了挑战。本届图博会期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参观完中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成果展后就指出,文化出版“走出去”面临着新瓶颈:行业现状不利、翻译表达不当、翻译人才匮乏、数字出版技术不领先是制约版权输出和文化“走出去”的四大因素。他还特别提到,在“走出去”时,中国文化特有的表达方式要转换为国际表达,以便让中国故事讲得更好,让外国人理解。
驻京见习记者 陶禹舟
(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