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9月0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康克清:与开国元勋朱德携手穿越风雨(1)
余玮
朱德、康克清相识于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岁月
  ◆余玮

  1976年朱德病逝后,每个清明节,康克清都要带领儿孙到八宝山去祭扫,即使在外地,她也要按时赶回来。1992年的清明节,病重的康克清更加思念自己的亲密战友和伴侣朱德,可是,她实在没法去八宝山祭扫了,儿孙们就带着她的嘱托和对朱德的一片深情来到八宝山。朱德逝世16年来,这是康克清第一次未能亲自去扫墓,也是最后一次——1992年4月22日,康克清永远离开了人世。 

  康克清和朱德是在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岁月中相识的。后来,无论是在反“围剿”作战中,还是在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朱德与康克清始终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相敬如宾。他们一起穿越了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携手走过了和平岁月,共同度过了非常岁月的风风雨雨。 

  初识“红小鬼”康克清 

  1929年2月的一个晚上,时任红四军军长的朱德正独自坐在油灯下默默思考着什么。突然,毛泽东走了进来,把一张报纸递给朱德。只见报纸上赫然印着伍若兰英勇就义于赣州的消息,一时朱德的眼眶溢满了泪水,似乎他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果。毛泽东点燃一支烟,沉重地说:“若兰同志是党的好战士、人民的好儿女。她就像井冈山上的兰花一样,坚忍不拔。”朱德紧紧握住报纸,遥望着溶溶月色下山岩上盛开着的兰花,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若兰,我的好妻子!……”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军部直属部队和第二十八团、三十一团3600多人,从井冈山的茨坪和小行洲出发,向赣南出击,正式拉开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征战序幕。2月1日,部队途经江西寻邬县吉潭,遭国民党军刘士毅部的一个团围攻。朱德率警卫排同敌人展开了激战,其妻子、时任红军军部政治部宣传队长的伍若兰为保护朱德和毛泽东等军部首长的安全,率一部分战士从敌人侧翼进行突击,将火力引向自己。朱德和毛泽东等军部领导脱离了危险,而她却陷入敌军重围之中,终因弹尽负伤被俘,后被押往赣州。敌人诱其同朱德脱离关系,自首投降,伍若兰威武不屈,被惨杀于赣州。更令人发指的是,敌人还砍下她的头颅押送到湖南长沙城示众。 

  红军脱离险境后,立刻冒着大雪向闽西进军。3月11日深夜,红四军进入福建长汀县境内。为了便于开展游击战争,前委对红四军进行了整编,将原来的团改为纵队。 

  一天傍晚,太阳已经落山,正在升起的暮霭渐渐笼罩了长汀城。朱德像往常一样走出住所,到附近散步。他突然听到有人说:“朱军长,您在散步呀?”朱德闻声抬头,只见对面走来一位红军女战士,原来是曾志。曾志是伍若兰在湖南第三女师低两级的校友,时任红四军的民运股长。“今天宣传怎么样?”朱德关切地问。曾志回答道:“群众的情绪很高,不少青年人都要求参加红军哩!”“好呀!”一说到青年人参军,朱德的语调顿时变得兴奋起来:“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只要替群众办了好事,他们是会拥护和支持的。”曾志凝思了一会儿,说:“朱军长,到我们那里去坐一会儿吧。”朱德点了点头:“好吧,到你们那里去看看。”

  曾志和一些女战士一起住在一间装饰很好、但并不宽敞的房间里。当朱德在曾志的引领下走进房间时,女战士们都站了起来,欢迎自己尊敬的朱军长。朱德忙说:“都坐吧,各人照干各人的事情,是曾志让我来坐坐的。” 

  女兵们坐在各自的床边,显得有些拘谨。“怎么都不讲话了?”朱德扫视一遍后,说:“刚才进门时还听到你们在这里蛮热闹的嘛,我一来都变成哑巴了!”“你是军长,她们有点怕你。”曾志说。朱德扬了扬浓眉,说:“敌人怕我,你们怕我干什么?还不是两个眼睛一张嘴巴。”幽默的话语,逗得女战士们哧哧地笑起来。其中,一个女战士笑着说:“朱军长,你真有意思。”朱德用目光扫了一下坐在中间的这个高大健壮的女战士,她那黑里透红的脸蛋闪耀着青春的光彩,黑黑的大眼睛透着泼辣和活力。朱德不禁问:“你是哪里人?”这位女战士说:“江西万安县罗塘湾。”朱德接着问:“叫什么名字啊?”曾志抢答:“康桂秀。”朱德又问:“今年多大了?”这位女战士答道:“17岁。” 

  朱德这才知道,坐在他面前的这个叫康桂秀的女兵,原来是个地地道道的红小鬼,便问她怕不怕流血牺牲,康桂秀斩钉截铁地回答:“报告军长,怕死就不出来当红军了!”朱德夸奖道:“好,回答得很好嘛。”接着,女战士们同朱德谈开了,大家逐渐放松下来,变得无拘无束。在送朱德回去的路上,曾志犹豫再三,谨慎地说:“朱军长,若兰大姐牺牲了,再给您介绍个女战士吧?”一提到伍若兰,朱德的心头猛地一紧,沉默了片刻,说一声:“好嘛。”曾志看到朱德沉默,以为自己的话刺痛了他,有点儿内疚,接着听到朱德没有反对,心里就有了数,她把女战士们都细细想了一遍,最后把注意力放在了康桂秀的身上。 

  康桂秀是一个贫苦渔民的女儿,当她出生才40天时,就被父亲康定辉送给大禾场村罗奇圭家做望郎媳(即童养媳)。在当地,先找个媳妇,以便这“望郎媳”能望来个儿子,是千百年来传下的风俗。然而,这个望郎媳并没有给罗家望来“郎”。后来,养父养母逼迫她出嫁。此时的康桂秀已经见过一些世面,懂得一些道理。她果断地对养父母说:“我的婚事不要你们操心,我自己的事我自己做主!”不久,康桂秀便去参加了红军。这件事,在她的家乡作为佳话,被广为流传。1926年,康桂秀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转党),并在妇女协会工作,1927年参加万安暴动,1928年上了井冈山。 

  一天晚饭后,康桂秀刚回到住处坐下,曾志就走了进来,坐到了她身边,还亲切地拉着她的手,仔细地打量着她,康桂秀被看得怪不好意思的。“有事吗?曾大姐。”康桂秀小声地问。曾志没有回答,依旧打量着她,过了一会儿才问:“桂秀,你看朱军长这人怎么样?”康桂秀不假思索地回答:“军长人很好的。他带领部队打仗,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对士兵还特别和蔼可亲。”“我是说,我是说……”曾志仍打量着康桂秀,“你个人对朱军长的印象如何?”康桂秀说:“军长就是军长,个人可不能随便瞎议论。”曾志说:“不,不。我们红军讲究官兵一致,民主平等,对谁都可以讲讲的。你只管说,没什么关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基金专版
   第B02版: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康健园/保健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康克清:与开国元勋朱德携手穿越风雨(1)
广告
新民晚报阅读B08康克清:与开国元勋朱德携手穿越风雨(1) 2012-09-03 2 2012年09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