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科教卫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中外科学家联手智斗“沙魔”
~~~中外科学家联手智斗“沙魔”
~~~中外科学家联手智斗“沙魔”
~~~中外科学家联手智斗“沙魔”
~~~中外科学家联手智斗“沙魔”
~~~中外科学家联手智斗“沙魔”
~~~中外科学家联手智斗“沙魔”
~~~中外科学家联手智斗“沙魔”
~~~中外科学家联手智斗“沙魔”
     
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一粒沙尘”预测沙尘暴
中外科学家联手智斗“沙魔”
易蓉
  昨天在沪举行的第二届未来国际智能沙漠国际研讨会传出消息,上海交通大学正联合中外科研单位通过沙粒尺度新型传感器、无线传感网络与传输、沙基机器人等智能沙漠技术,将实现深入沙漠腹地的全天候监控,甚至实现“一粒沙尘”的监测,掌握“沙魔”的动向。

  该项目由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毛军发领衔,联合国科学院寒区旱区与环境工程研究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KdLab实验室、宁夏大学宁夏沙漠信息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等多家科研单位,通过沙粒尺度新型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网络与传输技术、沙基机器人技术、沙漠新能源技术等一系列智能沙漠技术,与“沙魔”斗智斗勇。

  团队成员李新碗教授介绍,目前全国2456个气象站和82个沙尘观测站主要采用人工测量和遥感卫星监测。如今,团队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则合作研发出一种沙基机器人,形成能自动定位的机器人编队,在沙漠腹地进行动态“巡逻”站岗。这种机器人可借助太阳能等自然能源供电,并借助传感网等信息手段,深入沙漠腹地进行沙尘监测与信息获取。

  不仅如此,与传统观测手段相比,上海交大智能沙漠技术将风速风向、大气局部气压、温度、风沙流强度等传统传感器与新研发的沙粒振动测量传感器相结合,采用三维振动监测方案,通过光纤微光学透镜成像技术,实现微小尺度的沙粒运动特征监测。这项技术方案,让一粒尘沙的运动方向、运动距离,甚至运动频率和强度都能够清晰地以图像形式呈现,“沙粒的碰撞可能是导致产生大量沙尘引发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因此,观察沙粒振动频率及振幅特征可能找到沙尘暴的起因机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李教授说。

  未来,团队还将与国内科研单位合作,将动力学和时间序列非线性分析的手段引入预测,通过分析沙尘暴的旋度来判断沙尘暴路径和强度,并通过特定计算获得沙尘暴的时空结构。李新碗透露,科研团队将在沙漠腹地搭建一个可移动的沙尘监测传感网络,覆盖25平方公里,收集温度、局部气压、风力、风向、风蚀量、沙粒振动参量、GPS等七类传感数据,应用数据融合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沙尘暴进行动力学重构,将探索出沙尘暴起因机制和预测预报方法。

  本报记者 易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专题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拍卖指南
   第A17版:社会与法
   第A18版:社会与法/特别关注
   第A19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0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连载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草根语言“伤不起”何必封杀网络体
男人过了40 半数难享“性福”
中学校园变巡游舞台 大裙摆舞出异国风情
交大医学院庆建院六十年
中小学生比演技 情景剧大赛启动
用“一粒沙尘”预测沙尘暴
市胸科医院明有“免费专家门诊”
各国专家关注多学科治胰腺癌
向东中学百年校庆
新民晚报科教卫新闻A04用“一粒沙尘”预测沙尘暴 2012-10-27 2 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