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时,我称他为大男孩,婚后延续了这个称谓。组成小家庭后,为早日摆脱房奴枷锁,我和大男孩本着节约生活成本的原则,共同约定每月看一场电影,每周打一场羽毛球,每天晚上各自讲述一天的所见所闻,将以前贡献给影院、体育场馆及运营商的费用统统砍掉,用于小家的建设与经营。婚后的日子少了恋爱时的浪漫,但随着约定的一一实现,平淡中也不乏丰富的元素。
儿子出生后,大男孩升级为大男人。初为人父的喜悦很快被首次面对新生命的手忙脚乱掩盖和埋没,半年后我和大男人才熟悉并掌握儿子的习性,生活开始步入正轨。旋律依旧,节奏犹存,变化却翻天覆地。二人世界被三口之家取代,朝九晚五之外的时间全部用于照顾儿子,曾经的约定全部成为泡影。每月一次的观影,每周一次的羽毛球,都成了看得见消遣不起的奢侈品,就连睡前的闲聊和谈心,也难以为继。
儿子晚上睡着后,我和大男人才得以喘口气。这点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来之不易,我们俩急不可待地用来释放一天的紧张与疲劳——我拿着手机刷微博,大男人则抱着iPad上网。儿子入睡后,我和大男人的话越来越少。我不再唠叨,他也乐得清净。直到有一天晚上,玩iPad的大男人收到了公积金中心的还贷提醒短信,才大叫一声“糟糕”,之后哭丧着脸抱怨:“老婆,你怎么没有提醒我电话预约还款金额啊?这个月没有奖金,公积金也没有到账,没办法像上个月还那么多啊。”
七拼八凑解决了当月的还贷问题,我和大男人开始反省。
“你晚上别刷微博了。” 大男人用命令的口吻对我说。
“你把iPad让给我玩?”明知他不会有这个意思,我还是故意这么问。
“我也不玩iPad了,咱们还是像以前一样每晚互相播报一下各自发现的‘新闻’吧。”大男人有点懊恼地说。看来,他也认为目前的生活模式出了一点小问题。
“那多浪费啊?iPad闲置,网费白交,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我抗议道。
大男人听后觉得有道理,稍做思考,建议每周末晚上一起在家看一部电影,两人轮流坐庄,庄家决定看什么影片,另外一方无条件服从。这样的游戏规则,旨在避免因兴趣爱好的不同造成纠纷,拓宽彼此的视野,增加聊天话题,维持家庭正常和谐运转。
大男人先发制人。罩着维持家庭正常和谐运转的大帽子,我实在找不到理由反对。这个约定落实一段时间后,我注意到我和大男人的交谈慢慢多了起来。
“喂,该给爸妈交生活费啦。”看完电影《一一》后准备睡觉时,我突然意识到又是月底了。
“我老婆的闹钟功能又恢复啦,庆祝,哦耶……”大男人表现得像个孩子,生活仿佛回到了二人世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