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苏联的“东大门”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监视苏联,派出潜艇长期潜伏苏联东大门外。一旦需要,美军潜艇随时可以发动突然袭击。经过仔细侦察,美军发现苏联在勘察加半岛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设立了大型海军基地,经常有潜艇出没。于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派出潜艇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沿海潜伏监视。上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秘密活动在苏联东大门外的常规潜艇就变成了核潜艇。
“虾虎鱼”擅长“偷窥”
据当年参与潜伏的艇员杜恩介绍,执行跟踪任务的第一艘潜艇是常规动力的快速攻击型“虾虎鱼”号。他回忆说,“虾虎鱼”号潜艇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沿海跟踪苏军潜艇时,曾使用地图和“罗兰”导航系统。其中,“罗兰”系统可以根据沿岸3个以上苏军低频无线电发射机发射信号的间隔测出苏军潜艇的位置,测量精确度在16公里至26公里之间。他还透露说,当时美苏两国虽然处于冷战状态,但美军潜艇上的官兵执行跟踪任务时并不把苏军潜艇艇员看作是敌人,而是不得不执行任务的“兄弟艇员”。
“隆头鱼”号长期潜伏
杜恩还曾乘坐另外2艘常规潜艇和2艘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执行秘密任务。其中,1969年12月,他被调往美军太平洋舰队的“隆头鱼”号核潜艇。杜恩回忆说,该艇可在大约300米深的水下以25节的速度行驶,每次水下执行任务可达数月。他是“隆头鱼”的导航员,使用卫星跟踪系统探测和监视苏军潜艇的秘密活动。然而,该艇长期潜伏水下,淡水十分缺乏,必须从海水中提取淡水,甚至用海水制造氧气。
美军潜艇“撞车逃逸”
1970年6月23日,“隆头鱼”号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西部大约22公里海域水下发现苏军“回声-2”级巡航导弹核潜艇。苏军第一艘“回声-2”级核潜艇于1962年开始建造,水下排水量6000吨,可在20分钟内发射8枚巡航导弹打击美军航母作战群。当时,那艘新造的“回声-2”级核潜艇正在水下试航,做着前后行驶、急转弯和下潜等动作。“隆头鱼”悄悄紧跟其后。
整整跟踪了一天,不想却出了事。6月24日14时许,“隆头鱼”号的声呐兵突然发现“回声-2”号失踪了。接着,“隆头鱼”号艇内响起剧烈的金属撞击声,艇员们被震得东倒西歪。报告很快出来:“隆头鱼”号的潜望塔撞上了苏军核潜艇,导致顶部舱盖开裂。海水涌进潜望塔通道!艇长急忙下令“隆头鱼”下潜到约300米深的地方后掉头南撤。
潜航数天后,“隆头鱼”号在晚上9时许终于抵达美军太平洋舰队总部——夏威夷珍珠港。为了避免暴露绝密行动,直到次日凌晨1时,“隆头鱼”才被允许浮出水面。之后,艇员们发现了苏军核潜艇螺旋桨撞入潜望塔的碎片。
据“隆头鱼”声呐兵说,根据探测到的声音,当时出事的苏军核潜艇很可能下沉解体。想到一百多名苏军艇员很可能葬身海底,杜恩就觉得恐惧袭上心头。
事后,美军太平洋舰队派出2艘驱逐舰护在“隆头鱼”两旁,以免引起苏军间谍卫星的注意。同时,“隆头鱼”损坏的潜望塔也被包上了防水油布。美国海军情报官对艇员们统一口径说:“隆头鱼”撞上了冰山!3周后,潜望塔修好。“隆头鱼”又驶回苏联东大门外,继续对苏军潜艇活动进行监视和跟踪,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
2006年夏,杜恩访问俄罗斯时终于知道,当年的苏军核潜艇受伤后曾下沉,但艇长及时下令紧急上浮,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陈强
【相关链接】
■“虾虎鱼”号潜艇(编号SS-567)长约90米,宽约8米,水下排水量2700吨,1952年11月服役。该艇水下航速不超过18节,通常在水下百米处以5~6节速度行驶,每天必须在潜望镜深度换气2次。
■“隆头鱼”号核潜艇(编号SSN-639),长约90米,宽约9米,水下排水量约4600吨,1968年8月服役。该艇水下航速不超过25节,配备了Mk-48鱼雷、Mk-57深水水雷和“鱼叉”反舰导弹等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