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2月2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3D打印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
  19岁内蒙女孩从小患上“麻花腿”,为了不用拐杖,倔强的女孩一直用单腿跳着上学。这个病例之罕见,医生都没法描述清楚病情,只能借助照片表达,女孩求医之处医生都建议截肢。九院戴尅戎院士领衔的医疗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找到病因并研究手术方案,并为她定制符合人体工学的假体。手术后一个月,女孩有生以来第一次用两条腿走路,11个月后已经可以使用拐杖上下楼梯,3年后的今天,这个大学三年级的女孩已经可以不用拐杖上楼梯了。

  上世纪80年代,第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蔡郑东教授参与设计制作可调式人工半骨盆假体,但是当时的产品组建多、材料强度不够,也不完全符合生物力学。现在,采用新技术所制作出的假体不仅更加仿生,而且制作周期缩短成本也减少了。“当时到国外定制一个假体需要一两个月,大约要1.2万欧元,换算一下就是一辆桑塔纳轿车的价格。” 

  上海交通大学袁建兵工程师正致力于非金属快速成型技术(3D打印)的研究,帮助像蔡郑东一样的医生们为不同的病患制作关节模型、手术导板等等。不仅如此,通过使用特殊材料还可以打印出患者所需要骨骼假体直接植入患者体内。依托3D打印技术,蔡郑东已经成功为近两百多名病人成功进行半骨盆置换手术。病人再也不需要用“一辆桑塔纳”的价格来订购假体了,不仅价格便宜了很多,而且定制周期也只需要一周左右。这项技术如今在国内医学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袁工程师有点“应接不暇”,目前他正通过云技术与国内20多家医院展开合作。

  同一团队的李祥博士正在领衔这个领域的更前沿技术——直接金属快速成型,用钛等金属材料粉末制作成病患所需的三维多孔植入物,可以直接植入患者体内。经过计算机计算,这种带有空隙的“零件”孔隙率和强度达到最佳平衡状态,“空隙越多越有利于金属与人体组织细胞长合,但是一些关节例如髋骨,需要能够承受一定的重量达到功能作用,所以孔隙率和强度的平衡就非常重要了。”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外已通过FDA认证,国内正进行动物实验,一旦取得有关认证就将投入临床实验。

  本报记者  易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阳光天地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彩票看点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4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好吃/大厨艺坊
   第B14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5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6版:好吃/美食大观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
   第B20版:新民楼市
将创意“打印”为产品 变革近在眼前
3D打印的核心是材料研发
3D打印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
新民晚报焦点A053D打印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 2013-02-28 2 2013年02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