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6: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7月0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洋高考”:选择以及选择的条件(1)
李伟
  ◆ 李伟  

  高考之外,中国父母和孩子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上国际班、申请国外大学或者直接去国外读中学。选择意味着机会也带来苦恼。无论能力还是观念,他们必须适应一个新的体系。本文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13年第22期

  好运气

  今年17岁的媛元,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亚历山大麦肯锡中学读11年级。这是她在加拿大的第二年。两年前初中毕业后,她便来到了多伦多。对媛元来说,加拿大的学习并不轻松,甚至比国内压力还要大很多。平时成绩占到总成绩的80%权重,而期末考试只占20%。“所以每一天,每一次考试都非常重要。”媛元说。日常考试的形式也非常多样,有随堂测验、单元测验,还有课堂演讲、表演,以及项目考核。所以她必须每天都打起精神,每次考试都全力以赴。

  媛元从来没有在国内的公立学校内上过一天课。她3岁上私立双语幼儿园,进入私立小学便开始住校,初中在北京的一所私立中学完成。初二暑假,她参加了一次英国游学团。这20天的旅行改变了她的人生路径。她去了剑桥大学,被安排在当地一户居民家中住宿,有剑桥的老师给她们上课,她发现每一节课都像一次大派对,虽然不一定都听得懂,但气氛非常好。她还参观了很多地方,包括莎士比亚故居,自己坐公交车,迷路的时候遇到热心人带路。 

  “我原来打算国内读完高中后再出国,但经历了游学团后,我就不想再等了。我想更早地出去,我对外面的世界更感兴趣。”媛元说。回国后,她就向父母提出去国外读高中。初三读完后,她便申请进入了加拿大的中学。 

  每天早上,父亲开车把媛元送到学校。第一堂课在8点40分开始,中午会有1个小时的休息,下午3点左右下课。每周的一、三、五放学后,媛元还要再坐40分钟的公交车去补习学校上课,直到晚7点结束。这类学校一般被称作“私校”,有为中国学生开设的中文课程,其学分也被承认。一般情况下,中学毕业需要30个学分,中国留学生由于出来的时间较晚,语言障碍也较大,所以他们多在“私校”凑学分。不需要去私校上课的日子,媛元也会到市图书馆自习。 

  加拿大中学,学习有充分的自由性。学校里有40多门课可以选择,除了数学、英语等必修课外,还有一些以兴趣、职业为内容的课程,甚至包括烹饪、育儿等。媛元选了有学分的三门主课,数学、英语和会计。学会计是为了以后大学读金融做准备。前一年她还选择了一门美容美发和化妆的课程,今年选了吉他课,并且提前选修了12年级的体育课,主要内容是运动康复和营养学。 

  在加拿大两年,语言依旧是她面临的一道障碍。上课和笔记都没有问题了,但更深层次的沟通却依旧困难。“有时候老师讲课,突然哄堂大笑,我还木呆呆地坐在那里,完全不知道笑点是什么。”媛元说,这也阻碍了她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交友圈子。“我们没有班级的概念,每门课都没有固定的同学,到中午大家就各自吃饭去了。和当地同学我不知道聊什么,他们看的电视和漫画我都没看过。”而她新结识的朋友也主要是来自亚洲的孩子。

  千里之外,19岁的孟根屹也面临着语言的挑战。2012年9月,他从深圳的一所国际中学毕业后,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生物专业。“最大的压力来自用英语写长篇大论的专业文章,尤其是生理学和细胞学,每次作业都要求学生把掌握的知识用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达出来。”孟根屹说。别人一份作业写了三页,他才写了一页多。他看一页书,同学已经看了四五页。“我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看。” 

  这让在国内一路凯歌的孟根屹有了强烈的挫折感。在进入剑桥前,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要成为前20%的优秀学生,这样可以获得校方的奖励,直接减免部分学费。他甚至希望拿到足够的奖学金,支持他读完硕士和博士。 

  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付出更多。他每天早上8点起床,9点开始上课。由于学校食堂不提供早餐,所以每天早上要自己做一个三明治。配料可以直接在商店里买到,他会买烟熏三文鱼、新鲜生菠菜和全麦面包,再配上羊奶或者牛奶。 

  从周一到周六,每天上午孟根屹都有2个小时100多人的大课。上完大课后是实验课,经常要到十七、十八点钟才结束。没有实验课的时候,就要到图书馆看书。“老师讲课会涉及很多知识点,要覆盖到这些知识,就必须自己去找书看了。”孟根屹说。中午午餐的时间很短,15~20分钟的时间完成。他要赶在前面去食堂吃饭,如果去晚了就要排队,一旦排队学习时间就不够用了。19点左右晚餐结束后,他要立即完成当天的作业,一般要到晚上23点后才能伸个懒腰,放松一下。孟根屹的母亲胡萍是一名儿童教育专家。

  对小孟而言,作为剑桥里的fresh-man(新鲜人),国外教育的新鲜感足以冲淡他的疲劳。孟根屹所在的耶稣学院有十几个生物系的学生。他们被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只有两三名学生。每周他们都要上4次小课。每次小课是一位任课教师指导这两三名学生,回答疑问、讨论学术。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提问,老师也可以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的状况。“如此细腻的教学,在我们国内的大学恐怕很难做到。” 

  小孟的梦想是做一名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化合出新的物质”。他喜欢和同学们聚在一起讨论各种奇思妙想的发明,这时候便不存在语言沟通的困难,“因为科学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媛元的父亲大邵,两年前陪女儿一起来到加拿大,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现在他后悔没有出来得更早一些。“我觉得上完小学就应该出来读书了,初中三年被浪费了。我曾经问女儿,初中有什么收获?她想了很久后回答我:交了个好朋友吧。”大邵说。 

  媛元家在河北省石家庄。她的外公是一位著名的中医,来找他看病的人太多,后来就开了一家私立医院,由子女们经营。外公的医术高明,医院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每年春节在医院吃饺子的病人就有二三千人。 

  幼儿园,大邵选择了附近的一家私立双语幼儿园,有外教老师带着读英语。该上小学时,心仪的学校太远,他们又选择了附近的一家私立小学,每年学费五六千元。小学毕业,上本市的重点中学很难,况且还有几年后高考所牵涉的学籍问题,大邵就想彻底放弃国内高考这条路。正好有亲戚在北京的一所私立中学读中加班,学习国际课程,高中毕业后可申请加拿大的大学。于是他就带女儿进入了这所私立中学,明确了以后出国读大学的方向。每年的学费2万多元,在私立学校中并不高。

  大邵也从石家庄搬到了北京,在望京买了房子,开了一家中医按摩院。他对于媛元的未来并没有成龙成凤的目标。“我在医院看到很多生病的孩子,他们连病房都出不去。父母只希望他们能健康地活着。所以对于女儿,我只想她能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感受新鲜的世界。我没有要她考过多少分,但就是不许作弊。”大邵说。 

  初二参加游学团后,女儿主动向家里提出,高中就想出去读。这获得了父亲的支持。对于家庭而言,钱不是问题。他也有足够的时间。医院的事情交给妻子和亲戚,大邵随后陪女儿出国读书。在多伦多的亲戚家住了一段时间后,他又花了59万加元在郊区买了一栋独立屋,车库可以停3辆车,还有一个很大的地下室做健身房。媛元的学费每年折合人民币约10万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共筑中国梦 追梦上海
   第A03版:共筑中国梦 追梦上海
   第A04版:共筑中国梦 追梦上海
   第A05版:共筑中国梦 追梦上海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人际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情感
   第B08版:市场之窗/健康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时尚先锋/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活力上海
   第B12版:焦点赛事/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域外传真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
“洋高考”:选择以及选择的条件(1)
绝响:永远的邓丽君
印度洋的承诺
新民晚报阅读B16“洋高考”:选择以及选择的条件(1) 2013-07-01 2 2013年07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