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所理解的街头雕塑仅仅是作为一种城市的美化道具,然而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街头雕塑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了彰显城市精神的重任,而且恰好让城市雕塑回归到了它最初的原点:古代城市中的雕塑往往最能体现城市特有的文化传承。
在许多艺术发达的大都市,街头小巷的艺术介入早已成为了一个成熟的阶段,无论是雕塑、装置还是公共设施的小设计,无不体现出当地最独特的城市精神,让游客充分感受到这座城市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个性”。而相比之下,我们的公共艺术却常常是断层的,在过多强调现代性后,城市曾经的历史记忆却常常看不见踪影。少了文化的完整性,公共艺术自然也无法完整,那么又该怎么介入老百姓的生活中呢?
要知道,公共艺术的最主要目的绝不是单纯的装饰和点缀,更不是追逐现代化的工具,公共艺术无论何种形式,都应该从美学的、哲学的、历史的、社会的角度出发,去涵盖有深度的地域文化底蕴,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离百姓更近,才能让观者得到更多信息、更多思考。
上海作为国内艺术交流最多彩的城市之一,已经比很多城市先行一步,然而比起真正一流的艺术大都市却还是“比上不足”的,然而每年众多的艺术活动却让我们看到了本土艺术家在城市艺术观念上的不断更新,相信他们今后不断创造的城市新文化必将能更好地链接起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全面介入百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