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注定成为艺术史上重要的一个日子。在当天举行的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弗兰西斯·培根三联画作品以1.42亿美元成交,创造了全球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格;杰夫·昆斯创作的橙色巨型装置作品《气球狗》以5840.5万美元,创造在世艺术家单品拍卖世界新纪录。当金钱堆砌的纪录,让人们对于艺术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兴趣时,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对待金钱和艺术的关系?
当代艺术是阴谋?
如果说曾梵志的作品在今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中以亿元成交,让许多人觉得这个价格泡沫很大的话,那么在纽约拍卖市场上,“亿元”时代的货币单位已经改成了美元,让许多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当代艺术的市场,为什么他们总是金钱的“好朋友”呢?
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当代艺术成长的时间,与美国取代欧洲成为世界艺术之都不谋而合。其实两者也有着内在的联系。二战之后,随着西方经济复苏并迅速繁荣,美国在其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文化消费方面,无孔不入的媒体力量,深深影响了每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二战前,美国文化在欧洲人眼中地位轻微,然而在二战之后,美国的艺术市场蓬勃发展,有关数据显示,仅仅在纽约一地,1950年已有三十多家有相当实力的画廊。到1961年,纽约画廊数增加十多倍,一年举办4000多个展览。其中,当代艺术成为获得暴利的一大商机。与此同时,纽约的拍卖行业也通过各种天价,让市场的眼光聚集到当代艺术上。
文化营销、商业运作、政策扶持,这些都成为了当代艺术让市场关注的重要原因。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在美国举办了一场名为“被中断的艺术:美国艺术推广与文化外交策略”的大型巡展,更是让一些人觉得,当代艺术绝不是纯粹的艺术,其目的是彻底颠覆传统艺术的理念,将传统欧洲的艺术技法、审美都划归过时,旨在扬长避短另立跑道,另起炉灶。
金钱引领艺术?
当代艺术的备受关注,与它屡屡创造的天价密不可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所创造文化和精神价值。弗兰西斯·培根拥有绝佳的绘画技巧,是一位大师。没有任何一位认识人像画困难的人会对培根在油画上的处理和表现方式不感到佩服,这种罕见的完善的背后是他无比的毅力及对他所选择的媒介的彻底了解;杰夫·昆斯的作品则充满了满足与自我陶醉。他有意打破了人们习惯了的美的标准,将最庸俗的大众图象以十分精致的手法表现出来。
相比古典艺术和传统艺术,当代艺术甚至更具有社会性。它涉及了很多传统没有涉及的领域,披露了人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的关联。当代艺术挑战的不是审美的局限,而是思想的局限。对当代艺术而言,市场仍然是以往所有权利和游戏规则里的最大推手,也是最公开透明和公平的规则,否则,当代艺术只是一种不为人知的地下艺术。
是敌人还是朋友?
究竟金钱是艺术的敌人还是朋友,不妨让我们先抛开当代艺术,来看看海派绘画。当年上海刚开埠的时候,所有的人似乎都集中到上海,他们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需要的是看得懂的画和实用的艺术品。所以,画家不好当,画像必须画得像,画得不像他人不要;花鸟必须画得精致,画得粗糙他人更加不要。但随着越来越多中产阶级的出现,人们的审美观也发现了变化,于是市场需求发生了改变,对于画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业内人士看来,海派书画既没有被商品经济淹没,没有趋从买家,而是逐步地从买家手里把创作的主动权和审美的主动权夺回来了。其实,艺术是人类文化或精神的表现,如果艺术受到金钱的主导,被抑制与破坏,那这种艺术就不会长久。艺术家必然会按照艺术的规律去做,在满足生存需求的同时,他们实践着自己的个性风格和主张,渐渐地影响和改变买方的审美,这才是艺术与金钱的良性互动。